最近一年多来,产业互联网特别热。大家都说,产业互联网是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下半场,BAT也在这方面不停探索,希望率先有所作为。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它们各家都在与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摸索,寻找赋能的新模式。对此,我一直在高度关注,但发现迄今为止,落地实施的案例并不是太多,因此,日前正式上线的汽配人平台——“奚仲云”引起了我的兴趣。
说起“奚仲云”,就得先说说它的创始人之一、我的老朋友——中国北方车辆公司原总经理黄传荣。黄总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也是北京汽车市场乃至中国汽车市场的风云人物之一,在赫赫有名的外贸企业——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从零开始做内贸,创办了中国北方车辆公司,兴办了国内最早的4S店,并率先开展分期付款售车,还在北京南三环边上兴建了当时国内首家“汽车专卖店总汇”——北方车辆大世界,名噪一时。黄总从中国北方车辆公司退休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创办了新三板上市公司——车工股份,通过互联网平台从事汽车配件的批发与零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从中找到了汽配流通行业的痛点,与国内互联网高手联合创办了“奚仲云”平台,并担任董事长。
第一次听到他给我介绍“奚仲云”,我感到这个名字有点拗口,问他为什么取这么一个名字?他告诉我,奚仲是车的始祖,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大禹时代,就造出了世界第一辆车,设有车架、车轴、车厢,为保持平衡,还装了左、右两个轮子。我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像我这样在汽车行业干了25年的人,居然还不知道这个典故,有点惭愧,这次算是长了见识。
黄总告诉我,中国汽车后市场是一个“富矿”,规模大概在1.1万亿,汽车维修企业大约48万家(其中2.6万家4S店),汽车配件经销商大约20万家。这样一个大行业,居然很少有头部企业,于是,以互联网企业为首的各路“英雄好汉”杀奔而来。但几年过去,大多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归根结底,其原因是想用消费互联网的思路做汽配电商,去中间化,将现有汽配商消灭掉,结果别人没被颠覆,自己却快奄奄一息了。
问题出在哪里?黄总认为,主要是20多万家汽配商(也包括2.6万多家4S店)共同承担着整个汽配行业库存压力,并且组建了纵横交错的分销渠道,没有任何一家或几家电商平台有这个能力干这件事。那是不是现有的汽配行业就没有问题了呢?也不是,现有汽配商资金少、规模小、效率低、利润少,必须转换经营模式。
于是,“奚仲云”平台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法,对平台上的企业进行升级。怎么升级呢?“奚仲云”总经理陈红霞介绍说,核心是“共享”,共享库存、共享客户,一家企业只要进入平台,就可以组建商圈和加入云平台。组建商圈,是将“熟人”拉进来,组建商圈后,就将原有线下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伙伴带到了线上,一家汽配商上传自己的库存后,就可以与圈内熟悉的汽配商共享库存,于是自己的库存就变了,变成了自有库存+共享库存,库存一下子扩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原有自己的客户上网看到的全是其名下的库存。组建商圈后,还可以再升级,加入云平台。加入云平台后,可以共享更多新伙伴的库存,卖给更多的新客户。
“奚仲云”的商业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个平台的价值,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他们还与物流、金融、保险、质量管控和汽修资料提供机构等合作伙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入平台的汽配商提供优质的“一条龙”配套服务。
“奚仲云”平台的上线,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它将是引领汽配流通行业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一面旗帜。
多方聚力共建“奚仲云”
在发布会上,我一直在想,汽车流通行业新车领域、二手车领域也是库存大户,在这个供远大于求的时代,“奚仲云”产业互联网的做法对其下一步发展是不是也有借鉴作用呢?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