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志着我们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生产环节进入新的里程碑。

RoboSense(速腾聚创)一直以来都严格遵循国际汽车工作小组(IATF)制定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于2019年12月,通过了汽车领域的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全具备了向OEM、Tier 1等公司供货的资质。

RoboSense旗下的“125线”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已经正式发售,其生产线提前通过认证,也就意味着M1的生产制造已经在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下紧密进行。

目前,在全球已发售的固态激光雷达当中,M1是第一款生产线获得IATF 16949认证的产品。

IATF 16949

IATF 16949由国际汽车工作小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简称IATF)发布,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中的组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和唯一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IATF16949认证的评估包括了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五大工具 [APQP/FMEA/MSA/SPC/PPAP]的应用水平,这五大工具的是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工具。

作为标准制订者,IATF组织的成员包括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CCFA)和汽车装备工业联盟(FIEV),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汽车制造商如大众(Volkswagen)、通用(General Motors),宝马(BMW)、戴姆勒(Daimler)、福特(Ford)、FCA集团、PSA集团和雷诺(Renault)等,涵盖汽车行业对质量要求最有话语权的各大企业机构。

获得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意味着RoboSense与全球各大OEM、Tier1在车规级量产方面的合作将更迅速更深入的展开。

RoboSense已经为智能固态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RoboSense研发副总裁LeiLei Shinohara博士表示:“IATF 16949是非常严格的认证,对于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生产一致性要求极高,同时要确保产品的各项可靠性指标,并且对于产品的开发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通过,进一步认可RoboSense激光雷达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水准,同时预示着RS-LiDAR-M1等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项目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LeiLei 博士是协调本次认证的负责人之一,他负责RoboSense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推进。在加入RoboSense之前,LeiLei博士在法雷奥负责车规级激光雷达、汽车主动安全产品、多传感器融合,主导全球首个车规级激光雷达“Valeo Scala”项目。


在车规级标准体系中的M1

实际上,RoboSense在RS-LiDAR-M1产品设计之初,就已经将整个项目置于整套严格车规级标准体系中推进。

RS-LiDAR-M1完全遵循APQP项目开发管控流程,RoboSense对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开发以及制造过程的管控能力,完全达到VDA6.3的车规要求水平。于此同时,RoboSense全面执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及功能安全ISO26262标准,结合ISO16750等车规可靠性规范,为RS-LiDAR-M1系列产品开发、测试验证、生产制作保驾护航。

MEMS振镜作为RS-LiDAR-M1中最核心的器件,参照AEC-Q100标准,结合MEMS振镜的特性,RoboSense设计了共计十组的验证测试,涵盖了温度、湿度、封装工艺、电磁兼容、机械振动/冲击、寿命等各个方面的验证,目前所有测试样品累计测试时间已超过十万小时。

RS-LiDAR-M1系列产品整机从B1样机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寿命测试和长期路测,目前运行最长的样机已经持续运行超过300天,路测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各项功能指标未发现明显的衰减。

在奥地利维也纳(Vienna, Austria),RS-LiDAR-M1进行了不同光照和风速条件下的雨雾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证明,当前RS-LiDAR-M1主体设计目标达到标准,而最终量产的RS-LiDAR-M1将具备全气候条件及工况的适应性。


获得市场的认可

在车规级量产合作方面,RoboSense同样跑在激光雷达这条赛道的前方。2019年9月25日,RoboSense与一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达成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车规级量产研发合作。2020年1月8日,CES2020期间,RoboSense与福瑞泰克达成战略合作,推动量产级智能驾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落地。

目前,RoboSense在市场上已经获得成功的基础:合作伙伴覆盖全球各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车企、一级供应商等,激光雷达产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机器人,公共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等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链接:http://www.autochinazh.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