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的风生水起,国外呢?“橙黄大战”正在逐步升级,战火已经蔓延到国外。但是,在中国改变交通的共享单车,在国外是怎样的?共享单车们的故事可能有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国外的共享单车是一种什么模式?
“橙黄大战”正在逐步升级,战火已经蔓延到国外。但是,在中国改变交通的共享单车,在国外是怎样的?1965年,阿姆斯特丹街头出现了几十辆车体上下全部涂白的自行车,这些车均无人看管地停靠在街头,没有上锁,也不设租金。“共享单车”的故事要追溯起来大概要追到这个源头上来。
虽然人们对荷兰这个骑行大市抱有着无限的畅想,但很快梦就碎了。这样零门槛且根本没有任何监管的单车,仿佛瞬间从街上“死亡”。他们以独特的白色身躯,死在小偷和破坏者的手里,留下的只剩残骸和无踪迹。
于是,世界上第一辆“共享单车”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后来的共享单车们的故事可能有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国外的共享单车是一种什么模式?
美国:Citi Bike至今没有盈利
在美国,本地共享单车使用的是传统的停车桩和支付方式,无需押金,每次骑行30分钟大约在2美元左右,并有包天、包月或包年的选项,取用时在智能停车站的电子收银机上选择套餐并用信用卡支付,归还时再找到有空位的停车桩停放。同时,出于重视骑行安全的考虑,在骑行时还会给前来租车的人提供头盔等安全配件,方便骑行者取用。一旦违反上述规定,则会被罚款。
美国最大的共享单车Citi Bike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不过虽然Citi Bike创下过一年1400万乘次的纪录,也至今尚未盈利。
由于市政的庞大投入和实际的收益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美国共享单车界的巨头最终不摆摆手,让它停止消耗、保持现状就好。
巴黎:velib被认作是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共享单车
而巴黎共享单车的故事开始得相对就比较早了。
velib所在的巴黎,自行车在街道上穿梭是常见的景象,在这座交通经常阻塞、停车位难找、道路情况复杂的城市,人们大约在十年前就开始被鼓励多骑自行车来缓解路面压力。velib还立项成为城市项目,在它的网站上,有专门设立的巴黎出行路线和观光路线指引来访者,运行已经很成熟了。
直到这两年,我们再审视velib,它随处可以见于巴黎这个巴尔扎克笔下《人间喜剧》的故事发生地、1989年的欧洲文化之城、世界上最多观光客造访的国际大都市……城市风情和文化底蕴让velib的骑行者们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而velib同时和市政合作,以广告商为后盾,得天独厚地发展起来。
Velib在巴黎有1800个站点,每个站点都可以完成租用和还车服务,每个站点的间距约300米,停靠着高达70辆的车辆。在智能停车站的电子收银机上,可以订下日票和周票的临时用车服务,信用卡支付。
之后,再通过手机app启动单车,在两声提示声后,车上的LED灯会从橙色变成绿色,车就启动并计时了。
当然,可选的还有年卡服务,这需要购买velib特制的卡——NAVIGO通,之后就可以直接取车而不用通过电子收银机了。
为了给长期用户以最大的优惠,velib还推出了奖励计划,用户可以赚取和维持他们的“奖金+V”供以后使用。这个计划则会在互动地图上显示标记出来。
巴黎这辆共享单车还在网上提醒期行车:不要超右侧的车、在骑行道上汽车、汽车前检查安全性:包括灯刹车轮胎等、夜间骑行注意提升车辆和自身的可见度:例如穿亮色衣服等……它特别划出重点:谨防盲点!因为它们是自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意味着这里是汽车司机看不见的部分道路,卡车因为高度也有有限的能见度。
至于各个时间段的票价,就各不相同了,临时票的日票1.7欧元,周票8欧元;长票也分骑行时间,有29欧元的免前30分钟的经典卡,也有39欧元的免前45分钟的激情卡,都是年卡。此外还有Young广告商的赞助卡,分为3个层级,就不一一介绍了。
如果站点有临时关闭的情况,velib网站也会显示出来。
日本:DOCOMO BIKESHARE的管理相对完熟
日本的交通系统比较发达,本地的共享单车DOCOMO BIKESHARE能够立足其实是一个精心运营的结果。
有不少用户声称“DOCOMO BIKESHARE笨重”、“爬坡困难”,不过它已经有采用电力驱动的单车,辅助一些比较难骑的地段。
在使用DOCOMO BIKESHARE的时候,你需要用电脑在网站上进行会员注册(因为要用到邮箱、信用卡等功能),然后再到手机app里填入相应的会员信息,随后就能使用单车了。
使用时,首先需要按下START按钮,但是没有二维码,它怎么识别你的会员身份进而解锁呢?很简单,它用的方法是把手机贴放在感应区内,然后这把智能锁就打开了。结束骑行时,顺手把锁关合上就结束计费。这些使用方法都被DOCOMO BIKESHARE拍摄成直观易懂的视频放在了官网显眼的中心位置。
这些举措不仅帮助用户熟悉了正确的使用流程,还将骑行的责任落在每个用户的头上,因为一旦车辆出现了问题,都将通过用户填写的会员信息与用户联系起来。而共享单车的一套奖惩机制更是让每个骑行者对车辆稍加爱惜,减少了不少共享单车会出现的问题,比如乱停靠、车辆破损等等。
同时,维护人员会不停徘徊在停车处,了解不同地段、时间的特征,做成特征总结报告。这些用户留下的数据为合理分配各地的单车提供了帮助,已经让DOCOMO BIKESHARE懂得如何规划游行线路及其沿途车辆数量。
DOCOMO BIKESHARE的费用是多少呢?30分钟150日元,1天2000日元,同样使用借记卡等卡类支付。无需押金,不支持现金。
新加坡:后起之秀oBike
在另一大自行车国家新加坡,这里的共享单车的故事要从今年1月说起。本土共享单车品牌oBike有一位中国合伙人,短短大半年的时间内,它已经迅速扩张到德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各地。
它虽然是共享单车中的后起之秀、新加坡的第一家共享单车公司,但声称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后一公里”,所以无桩模式盛行。不过这也给它带来了不少后患,破坏、丢失率大大上升,乱停车的问题也经常在这里被诟病。
新加坡土地面积719.2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560.73万,位列全世界人口密度排名第二。这里曾经实施过一场自行车的革命,城市里的居民瞬间被高昂的私家车使用成本压力所迫,改而选择公交交通出行,这才有了自行车大国。
但显然oBike打破了原有的“道路规矩”,破坏了路面的整洁和交通的流畅,它大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至于怎么使用oBike单车,网站上直接标出了如下的方法。下载app、定位查找附近的车、二维码解锁、落锁。
要付押金、可存入零钱,有一套信用体系,就是官网上关于oBike基本信息的几乎全部介绍了。
国外共享单车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当然还有很多大大小小不同品牌单车的故事可讲。比如说美国的Zipbike专走to B的道路,仅有几家企业、封闭社区及15所大学校园能见到它;美国的Baas共享单车事实上只有一把“锁”……
不过最典型的都已经都在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