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AI”一词被广泛地用到了汽车之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AI”的概念加注于自己的新车,一时间,仿佛不谈AI,你都不好意思介绍自己。

于是,AI就像万金油一样,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车型之上,瞬间产品定位变高了,品牌溢价提升了,车型定价也就更有底气了......

汽车AI

可当你沉下心去了解这款车型,你会不禁发问:这AI到底智能在哪里,是目前的AI就这个水平,还是说这个概念正在被“滥用”?

01 未知是否是概念“滥用”的原罪?

亨利·福特曾说过,在马车时代,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因为用户在看到汽车之前根本不会想到还有比马车更好的交通工具。因为未知。

时至今日,当汽车早已不再稀奇,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和想象又多出了许多的空间。智能汽车开始风靡,人们想象着在未来智能汽车能够像当下的智能手机一样,占据着市场的主流位置。这没错,毕竟智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但对于智能汽车粗暴地灌注以AI,未免有概念滥用之嫌。

汽车AI

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AI?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汽车AI

简单来说就是,它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像人类一样学习、创造、进化。在普遍意义上,我们认为AI的范畴包括逻辑推理、知识表示、规划、学习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能力、运动和操纵、社交能力等等。

再来看所谓的AI汽车,远远达不到AI所定义的那样,顶多算是一个带有“智能系统”的汽车而已,妄谈AI有些可笑。

套用亨利福特的话,当你问消费者,你们需要什么样子智能汽车,他们想到的,只会是一个带轮子的智能手机。或许未知是造成当下AI概念“滥用”的原罪,非人之罪也。

02 现在的AI不过是“互联网汽车”的二次包装

现在主打所谓AI的新车,其实依然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东西,无外乎远程控制、语音识别、车载互联,再加上一些主动安全的配置,并没有比其他车多出什么逆天的功能。

即便是大而全地称之为“智能汽车”,以现状看,仍是落后的。

加入一个语音导航、车上触摸屏上网看电影等很浅层的功能就自称智能汽车了,实际上不过是把智能平板塞到车里而已。并没有把“车”和“智能软件”真正地进行结合,来发掘人工智能的真正的潜力。

汽车AI

如果只是把现在手机上的一些功能搬运到车上,那一个淘汰的安卓手机和一个手机支架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花费不菲来使用你们的“智能系统”呢?

汽车AI

像这种更多的只是一种功能的罗列,其实就跟几年前我们经常见到的“互联网汽车”在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只不过经过“AI”来了个二次包装罢了。

另外,为了能让车上更多一些AI的元素,我们也可以见到一些不合时宜的功能,比如首当其冲的社交功能,作为智能的一部分引入车机。从支持将微信投屏,到微信、钉钉近期都宣布要推出车载版,似乎谁都无法阻止这着急上马的车上社交了。

汽车AI

现在语音技术的发展远没有我们想象得成熟,识别率和响应速度均有很大提高空间。而语音技术上带来的不良体验更会增加重复操作而分散精力,反而会与标榜的安全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更何况,很多人因为隐私以及其他原因并不愿意在车上使用语音操作,尤其是车上还有其他乘客的情况下。

03 不谈自动驾驶的AI都是“耍流氓”

AI相比人脑相对难的是对于事情的感知和认知。所以,自动驾驶才能真正体现出AI的能力。

知道前面的是辆车、是个人,而且即使是数据库中没有录入的车型,也能通过大致图像识别的判断知道那至少是个“类车”,进而采取相应的动作。

汽车AI

显然,这需要的技术研发储备规模比较大,目前除了几家走在前面的主机厂和供应商,大家基本也都在L2级别,都是那些车上常见的辅助功能,并没有谁特别有建树。

而且有不少品牌其实并没有自己专门的研发团队,只是把供应商的模块打包拿来装上而已。

当然,我们也承认现在自动驾驶的普及还存在很多的制约性。毕竟这种技术存在着技术、设备、道路、伦理、法律等方面很严重的障碍,短时间内没有大面积应用的可能性。(虽然这技术肯定会让通勤变得很幸福)

汽车AI

还记得某品牌在关于未来出行的广告片里,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载着孕妇去医院的画面吧?或许这样的AI才能真正意义地被称之为真AI!

现在而今眼目下,一些车企仅仅把智能软件作为车的添头,将AI作为车型宣传的噱头。这样是没有办法让汽车的驾驶体验有真正的提升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很多车商的车机系统已经在发展AI的道路上成功入门了,但以目前依然停留在命令与执行的层面来看,很难说在AI上有什么真正的成果。

未来或许我们要买的不仅是一台车,而是一种互联网服务,这项服务的内容就是解决我们的交通问题,也是AI的核心意义所在。这也是为何现在众多的高档车品牌,纷纷由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商的原因。还是那句话,任何技术的终极意义和归宿,都将是人的体验。体验不好的话,那就只是个噱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