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议题

  • 移动出行市场分析框架

  • 关键因素分析

  • 移动出行需求预测

  • 移动出行对汽车市场预测的影响

针对新兴移动出行业务,IHS Markit主要关注点在于传统汽车制造商会受到哪些冲击,同时,提供给新的出行业务供应商所需的市场规模信息。我们观察到,最初阶段,传统的汽车制造商(OEM)以车辆供应商的角色进入移动出行市场,他们进入的四种主要方式包括:合作模式,如沃尔沃在北美市场将车辆提供给Uber,大众与滴滴在华的合作;投资模式,如丰田在东南亚市场投资的Grab;戴姆勒和宝马的收购模式,主要收购对象是新兴的移动出行服务参与者,并以此形成合资公司;最后一类就是成立自己的移动出行公司,进行业务的拓展,像大众。未来,OEM都将成为移动出行服务的供应商。因此,现阶段虽然移动出行服务公司,如滴滴、美团、曹操专车在中国,Uber在北美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OEM在移动出行的投入和布局,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也会成为移动出行的重要参与者。

谈到未来移动出行服务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人工相较美国和欧洲,成本相对低廉的情况下,为何还需要无人驾驶服务?为何不是现在的网约车服务?在美国,由于其驾驶员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因此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的无人驾驶技术就降低了此项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个人保有车辆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未来无人驾驶或者网约车的成本是相对低的。当然,拼车的出行模式无论是从效率还是成本效率都是最优化的。以成本来判断移动出行对车辆保有量的影响是以上新移动出行效率模型的基础。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红色部分所代表的移动出行的成本效率不会比个人保有车辆的成本高出这么多。但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来自于对法规的判断。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7个限购城市,虽然由于2017和2018年汽车整体销售的不景气,2019年最新的新车销售鼓励政策规定,不允许新的限购城市出现。但是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以及主流整车厂的判断,未来还是会有新的限购城市的出现。限购的主要出发点是来自于当地交通的状况,包括交通拥堵、污染、保有量以及停车等方面。尽管中国人工成本要低于美国和欧洲,但当网约车服务不断扩展时,政府一定会出台相应的限制措施。政府已经看到了过去共享单车是如何在中国快速的膨胀,然后失去控制,再到目前萎缩的状态。有人驾驶的网约车服务,其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并没有很好的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因此,能够带来更多运营效率、通行效率、且相对成本较低的服务是无人驾驶出租车或网约车。

这是IHS Markit新型移动出行服务的分析框架和预测的基础,首先,参与者部分包含:业务模式由谁来提供,有哪些新的参与者,以及未来科技如何促进和保障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进入市场。第二部分是法规,移动出行中很多因素是需要被政府监管、鼓励或者限制的,涉及:新能源汽车,未来纯电动汽车会成为移动出行的基础、无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队也是未来移动出行很重要的技术基础,政府的监管包括责任的划分,权利的归属,基础设施以及对于供应商的要求。只有在清晰的法律监管下,移动出行才可以大规模运营,消费者也才会考虑用此类服务替代个人保有车辆。还有城市法规,包括车辆的限购,新能源激励措施。IHS Markit认为城市法规将是未来无人驾驶,Robot Taxi的重要鼓励因素,可以改善城市的出行现状。

此外,预测还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这就包括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未来各种业务形式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如何使用网约车服务和相应产品在地理概念上的供应情况。这些服务都决定了网约车服务所能够覆盖的出行服务的需求有哪些,以及网约车未来能够置换哪一类的出行服务。当网约车服务在一定便捷的基础上,有法律的保障,技术的支持,且使用成本低于私人保有车辆时,未来就会出现一部分消费者,基于某些保有车辆的负面使用影响,包括不愿去找停车位,充电很复杂,车辆保养和置换很昂贵等,考虑仅使用网约车服务,不再购置新车。这些最终将影响车辆的需求,包括整体市场需求以及对不同车级市场的需求。目前看到,整体网约车市场依然是以C级和D级的轿车为主要使用车辆,以及商务级别,如GL8的车辆,未来会受到真正为网约车市场开发的车辆的冲击。欧洲市场,传统租赁市场升级为分时租赁,像Smart等小型车在分时租赁中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未来针对个人出行的市场,很多企业也在规划单人出行的网约车专用车辆。

精彩问答

问:如何看待豪华品牌向移动出行服务转型?

答:对于豪华品牌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未来当主要的移动出行服务成为主导后,最主要的服务将是什么?在传统的汽车销售市场,主打车型和主打品牌会是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概念,当车企需要进行品牌塑造时,是有参照物的,可以进行定位的。然而,未来当消费者是以出行为概念,主打品牌要扮演何种角色,主要的服务理念、车辆设计、流程规划目前并不是很清晰。比如,目前所能看到的,滴滴提供的定制化服务选项,除了豪华车辆,还包括对司机的要求、车内部装饰和附加服务等。滴滴已经将车辆与服务本身做了结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豪华品牌车辆自身的优势会被削减。这就是为何欧洲豪华品牌,如戴姆勒、宝马和沃尔沃纷纷把自己的业务线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拓展。他们看到未来豪华品牌车辆本身的优势会被服务本身所削减,需要更多的服务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对于非豪华品牌或者其他的新的服务供应商,他们也将有机会进入高端网约车市场,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主要品牌。

问:请问您觉得L3或L4级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在2035年前后实现,并可以服务于出行服务市场?目前业界态度相对以往悲观。

答:首先,2035年之前是一定可以实现L3或L4级自动驾驶,我们目前看到的企业的规划和进展状态,一定会在特定区域,有限的Robot Taxi服务进入市场。放眼全球,Waymo已经有相应的服务进入市场了。在中国,滴滴和百度这样的公司会很有意愿把相应的服务推出市场,同时也会有一些智慧城市的示范项目,希望引入相应的服务,政府进行的自助试验项目的投入。此外,政府也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法规的起草,相应的技术和实验项目也会很快的在城市开展。由于中国市场的广大和复杂性,所以网约车服务,很难像传统的出租车服务一样快速的在全国铺开。根据IHS Markit的分析,在未来2-3年,不会很快颠覆传统的市场,前面也提到,在2035年,大约有10%的车辆是针对网约车市场。但L3或L4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会是在2035年这么晚。


收听回放,下载完整版演讲稿,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event.on24.com/wcc/r/2026480/6ED886A55D6C40963B5382E1FAE34D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