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11月13-15日,在广州花都 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围绕面向智能城市的未来出行社会生态系统、智能共享出行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前瞻示范和新商业模式、汽车企业迈向未来移动出行的战略转型、智能共享出行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发展等热点议题,各位嘉宾展开讨论并发言。

主持人(侯福深):感谢高秘书长的致辞,再次感谢以上5位领导的精彩致辞。

当前智能共享出行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和行业的塑形期,顶层设计、政策协同、标准法规等行业需求也极为迫切,经过近一年筹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也即将成立。接下来进行成立仪式,首先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工作主任委员、长安大学原校长马建为大家简要介绍。

马建:尊敬的翁部长、尊敬的鲁主任、尊敬的李院士,尊敬花都区党政各位领导、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下面我代表汽车工程学会把工作委员会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分四部分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筹建背景和必要性,智能出行内涵的重要性不重复了。下面介绍一下背景,一个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这样一个大背景,另外一个是中国重点汽车企业、零部件巨头、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顺应趋势,加快向智能共享出行转型与布局。

成立的必要性,智能共享出行是一项需要跨产业联动的工程,全球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行业塑形期,共享出行近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还存在四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国家顶层设计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不健全,可持续商业模式未形成,融合与协同不足,成立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委员会旨在面向未来智能出行时代,围绕智能共享出行发展趋势、战略、标准研制、国内外交流合作等重大议题,凝聚行业共识,集聚行业资源,加强跨行业深度合作,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和未来出行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


第二部分汇报一下职能的定位、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作为国内首个全国性的汽车智能共享出行行业促进机构,工作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汽车智能共享出行相关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的形成,政策和战略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国内外合作交流、跨产业创新促进,联合专业力量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共享出行行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工作委员会为学会、理事会下设聚焦智能共享出行领域的非法人二级机构,设立顾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执行机构挂靠在学会的秘书处,未来将聚焦职能与定位,适时成立相关工作组。

工作机制构建全体会议决策,重点工作共商共议,工作组推行的分层机制,并明确各个机制职责,目前该机构运转良好。

第三部分汇报委员会筹备和成立,筹备工作的进展,学会在打造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开展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研究,举办国际交流大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进展,为筹建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筹备工作,今年4-7月份是我们前期的筹备阶段,89日在北京召开了筹备工作会议,10月由汽车工程学会批准设立委员会,昨天召开了委员会正式成立的第一届委员会会议。


二是工作委员会成员遴选、邀请与确认,截止目前共邀请来自智能共享出行领域的49个单位成员,其中包括17位来自国内外主流出行公司OEM15位来自科研院所,其他来自创新公司、产业平台、融资租赁平台也提出了申请。

依托工作委员会率先开展标准化建设,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创新平台,产业研究和组织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了智能共享出行产业研究工作,包括《2019汽车蓝皮书》、《面向未来汽车产业变革与协同发展》等其他报告。还有行业的研究报告等。组织开展了智能共享出行标准化的研究,已经进行了5项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同时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召开了20182019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同时组织了公众号、周报以及其他组织工作。

未来我们工作计划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发展规划是2020-2023年,在第一届出行工作委员会任期内,推动行业的共同研究、标准制定、国际交流、数据共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一批显著的成果,联合专业的力量将出行工作委员会初步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的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智能共享出行创新发展平台。


我们有7项规划工作。2020年也列举了一些重点工作,主要围绕7项规划工作展开。一是开源共同研究,做一些前瞻性研究工作,继续编制《中国汽车智能出行年度发展报告》,而且开展一些其他方面的政策研究,盈利模式研究和其他技术研究。同时开展一些标准化研究,2020年重点工作研究有5项。再就是促进国际交流,继续召开2020第三届汽车国际智能出行。

我们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有3位顾问,有幸邀请到了翁孟勇副部长、王秉刚(音)主任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一些同事。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链接:http://www.autochinazh.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