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孔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ICV2017测试评价与示范的分会场,对智能网联汽车来说,车子评价和示范运行是当前行业内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热点,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关于车子技术和示范运行这个领域内的几位重量级的专家,来给我们今天做分享交流。我是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秦孔建,很荣幸能主持这个会场。


首先有请第一位演讲嘉宾,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发展部万仁君,他跟我们分享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研究与示范区运营。

万仁君: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发展部的万仁君。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指引下,随着互联网与汽车产业的深入融合,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互联网运营商,通讯交通等领域对汽车智能化,智能汽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倾注了无可比拟的热情,中汽汽车是一个第三方的服务机构,为政府制订国内政策,包括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还有财政政策,来调控管理汽车产业,是政府的技术支撑机构。为行业提供着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技术服务机构,我们为推动汽车智能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我们做了哪些技术准备?我们为行业提供服务做了哪些基础的研究工作?我想就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中心围绕着智能网联汽车这反应做的一些工作。

主要是围绕五个方面做了工作,一是对标准体系、标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再一个是围绕为行业提供一些核心的技术服务,我们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一些关键技术,做了一些前期的开发。还有围绕为行业提供检测服务,我们也做了一些检测评价的技术开发。第三个方面是在我们中心建了一个,正在建一个开放式的,一个技术验证平台,这样大家总成零部件供应商都可以把自己的放在上面做技术评价。第四方面和上海市政府做了一个,参与了我们嘉定区示范园区的运行。第五在政策与法律做了研究工作,将来如何在政策与法律方面为我们智能网联汽车开绿灯。

汽车智能网联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中心在组织上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向工信部国标委提议成立全国标准化智能网联化峰会,得到了国标委的支持,去年12月15日把这个方案在网上公布完了。2017年1月15日这个公示已经结束,整个组织方案得到了认可,马上就开始在筹建这一块,这是一个方面的工作。第二方面的工作就是成立了一个智能车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联盟联合了整个行业37个大学、研究机构、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通讯、交通等领域的一些专家,一些机构,成立了这么一个联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联盟共同来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相关技术做一些联合攻关,扫除一些技术上的障碍。这个联盟自成立以来运行的状况很好,也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在近期,也就是6月5日,科技部发布的新一批的项目公示中,这个联盟联合申报的项目就是我们电动车,智能电动车,电子电器架构项目得到了批准,在大家共同研究下为未来的智能车来研发新一代的电子电器架构。汽车标准应该是昨天标准所所长跟大家讲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标准的问题。

我跟大家从关键技术方面来说,因为关键技术中心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在这里我想围绕着几个比较核心一点的东西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相对于传统车,我们智能网联汽车就增加了一个对交通环境、道路环境感知的一个传感器系统。增加了一些相当于人的大脑决策机构,就是中央控制系统,还有我们的一些执行器,就是手和脚来控制油门、刹车、方向,这是相对这一块来讲。

我们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可以通过雷达、摄像头、红外等等,还可以通过车联网,通过外面的交通设施等获得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获得以后,通过我们一整个中央控制器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给出整车的操作,通过我们操控机构来实现车辆智能驾驶。按照大家通用的划分智能驾驶等级我们分五级,很显然,我们从1G到2G,所有的研究技术都离不开辅助驾驶系统,我们中心先从辅助驾驶相关系统做研究。硬件底层涉及转向系统,基础的制动,环境感知层包括雷达、摄像头这一块,中间底盘控制层和核心控制层,最后功能来实现车道保持、前项碰撞跟踪等等。与每个技术点相关的部分,车道保持和AEB这一块,把这两块研究完,和我们每一个技术节点相关的都可以涉足到,我们在规划项目的时候,做了围绕着车道保持和AEB这一块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课题,一是ADAS核心控制策略及测试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建设ADAS虚拟仿真系统,包括虚拟的开发系统和测试评价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研究再扩展到实车系统的开发,和场地的实际测试,这部分做了一些研究。第二个方面就是围绕着电子稳定性控制算法及控制系统模型研究,通过转向的分析,探索转向的规律,来解决车辆动向控制的算法。通过这些来解决了车轮对操控稳定性的作用极力这一块,我们获得了车轮动力学的控制模型。第三个课题就是基于这一个模型电动阻力的项目,主要是通过这一个来开发车道保持系统的研究,这个就是通过对转向,对整车的动力学建模,通过这个模型对车向运动进行方面,来获得电动总力的控制,获得车道保持控制的算法,包括我们控制算法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我们解决了转向系统对操控稳定性作用机理和规律的影响,开发了车辆动力学控制算法,这是三个课题,我们对于这个辅助系统做的三个比较核心的课题。

通过这三个课题研究,我们解决了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第一个是国内传感器标定的技术,包括头像传感器的标定、雷达传感器的标定,和多传感器的标定。说一下雷达,针对这个选用的毫米波雷达对三角反射器和NCAP标准靶车两类目标的探测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利用PCB电路板及三角反射器完成对雷达初始波形方位角的标定,探索了雷达快速标定的方案。第二个是利用标准法及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对雷达的测速、测距的能力进行了摸底,并对静态目标丢失和雷达传输延迟进行了弥补。这是对这一个实际的距离和雷达车的距离,这个是雷达车目标丢失的状况。这是通过前面课题研究,我们建立了整车动力学的高精度的模型,包括换档的,然后制动系统的数据线,轮胎的核心缺陷,整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这些。

这是我们搭建的AEB系样机,这是在试车场进行试验,这是10公里、20公里、30公里。这是30公里、40公里、47公里的试验。这一个就是模拟了车辆做的一些试验,然后是双车道、双工况的试验。下面是车道保持部分的一些试验情况,这是我们做的这一个样机,然后装在车上以后,在盐城试车道路上做的车道保持的试验。这是我们在弯道上做车道保持系统,然后我们针对这一个车道保持的评价分了很多场景做,包括白天直道,白天直道中间的顺光和逆光,白天的光能,白天的弯道包括顺光和逆光情况下的,包括夜间的直道弯道这些场景做了一些评价的研究。这是一个简单的说明,就是说无LKA和强、弱LKA的情况。前面我们围绕着基础技术的开发我们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现在基本上我们具备了这一个AEB和LKA,包括一些雷达视频这一些相关技术的基础的技术服务能力。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一下我们测试评价能力这一块,我们主要是围绕着4个方面做了一些测试能力的布局,一个是场景数据采集及标准场景的建立。这是我们做智能网联汽车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智能汽车也好,或者自动驾驶也好,很多测试评价,因为要进行大量的测试评价不可能都在道路上做,很多我们在虚拟仿真环境下做,我们也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根据前面把我们的受阻场景加进去,在实验室进行评价。我们也建立了实车的道路测试验证系统,我们这一块在盐城,在上海示范区都在做一些实际道路实车场景的测试。我们在做一些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体系,做不同的评价。这是整个智能测试评价能力的布局情况。

一部分我们现在有一个CIDAS数据,我们在全国长春、北京、威海、宁波、成都、佛山都有一个事故小组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我们通过调查把实际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变成我们将来测试场景库,来为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一个基础的数据库,这是一个交通事故这一块的事。模拟仿真测试我们建立了软件在环、硬件在环、驾驶员在环、功能安全测试的整个系统,我们整个智能汽车在实验室通过仿真系统要做的实验大概到10的8次方这么一个量级的量,我们大量的试验还是要通过模拟仿真系统来做。

实车主要测试有这么几个地方,我们严惩试验场,ADAS研发测试,包括在亚克斯的东京试车场也有这方面的功能。还有交通部的市场,我们天津正在建CATARC建一个CNCAP评价,ADAS将来最全满足3D并行测试。从我们整个的测试情况来讲,仿真测试和整个试验场的测试,和开放道路的测试,来完成整个将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评价工作,这是整个测试评价的布局。最后我们围绕天ADAS,包括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的过程,我们在2018年版的NCAP项目上,把这些项目拿进去,包括盲点测试、车道保持系统等等。这是前面我们把我们做的主要技术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第三方面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开放的技术验证平台,这个平台我们主要是想,因为我们中心的整个院区,现在几乎每天都有3到4批人到这边进行参观,我们想把整个参观系统,道路或者地点做一个智能汽车的演示场景。通过上去以后我们车直接把人带到指定的地方参观,想把这个环境搭建起来。将来这个平台,大家如果有新的控制策略,或新的设备可以搭载上去做一些技术验证,技术评价。我们这一个平台主要分4个部分来做,一个是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在这中间,就是这一块。第二个是智能网联车道路环境的改造,这个平台我们现在建的,中间包括我们的交通信号,路标的改造,包括车道协同,或车车协同的一些通信设备,摄像头等等,包括GPS,基站的整个插分系统在这边。第四部分是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究,主要是基于雷达,还有视频来做了这么一个智能驾驶的车辆。整个车辆应用这一个云端智能控制协调这一块,我们建了云端智能管理平台。

我们把我们整个院区建了这么一个场景,包括我们的车路包括行人、车辆识别警示、停车位、充电桩、加油站等等。车车包括冲突、危险警示、交叉口冲突等等。中间也增加了一些路车设备,包括摄像头、可变的情报木板智能红绿灯等等,包括一些行人警告,情报板信息、信号灯信息、停车位监控,我们有一个移动的APP在这边控制这些设备。通过手机终端控制这些设施。

我们先做了两类车,一类是高配车,是全智取的驾驶,我们先选用了NTCAS平,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改造,是全自主的驾驶。低配车选我们自己的旅游观光车,我们将来主要通过低配车做这么几个演示,第一个通过网联汽车,通过车道通讯相关技术在这上面演示,这是一块。第二个就是说来演示车的项目,我前面有一个自主引导的,后面这些车是跟随的,来演示这些系统。我们把整个平台搭建好,我们会参照世界上一些外观比较好看的系统重新做一个,从外观、性能都比较好的低配车的方案,在低配车上主要是演示这些技术。

云端对我们整个运行进行管理,包括整个模拟场景的设置,包括交通环境的设置等等,我们自己建立了云平台。这是在我们园区建了开放的技术验证平台,如果我们做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总成或者相关的部件,或者软件开发的一些新的软件系统,我们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做一些相关的试验验证。

第四方面我想讲一下示范运营,示范运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相应的试车场,包括美国的MCT,包括瑞典的大学的试车场。国内也有很多试车场,包括上海、北京、长春、无锡、武汉、浙江、重庆都在建,我们受上海示范区的青睐,我们参与了上海示范区的运行。同时利用这个场地做了一些测评,这个场地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做50个场景的测试评价,现在应该说利用这个场地做演示,做宣传,做测试已经排队排的还是很丰满的。前面我说的验证平台也是一个示范的方式。

然后我们利用上海的试车场也做了,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了中国智能车大赛,去年我们做了第一届,应该说做的效果很好。我们今年将继续做第二届,时间还是那个节点。这是前面的,已经开始做示范运行或正在建的,下一步就是说,现在京津冀的示范区来讲,因为天津市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是没有加入到京津冀整个示范区中间去的,后来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应该说马上要和京津冀签署联合的示范运行的协议,这个应该在6月底,应该6月29日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会共同签署示范区建设的协议,这是这一块。将来整个示范区的运行我们中心也将积极的参与进去,这是整个示范运行我们参与的情况和所做的工作。示范运行我们盐城试车场也正在做这些工作,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将来整个做示范运行的场地还是比较丰富的。

第五方面简单的说一下政策法律法规,这一块应该说是我们中心的责任,因为我们中心有一个情报局,为政府提供制定法律决策的支撑机构。这一块我们主要围绕着相关的与我们智能汽车行使,运行相关的一些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这中间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公共交通环境、实验性验证管理,规范制定完了,正在征求意见之中。同时也正在针对我们法律法规中限制我们智能车运行的一些条款在做研究,然后看怎么来提出法律法规的修改建议,包括我们将来新的法律法规的制订等。这是现在限制我们智能车辆运行的条款,大家也知道去年长安的车在高速路上运行的时候,公安部急忙把他叫下来了,说是违法的,所以怎样来突破这些法律法规的限制,这块工作我们也花大量的精力在做相关的研究。

整个来讲,我跟大家介绍的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所做的一些工作,这是一些行业上比较关注的方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研究,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了,谢谢大家。

秦孔建:感谢万处,做了精彩的报告。把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支撑产业发展,前期做了好几个方面相应的一些技术服务体系,能力体系的构建。也欢迎我们兄弟企业,我们各位专家有机会到我们中心,我们有一个开放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系统的开放的验证平台,大家可以去体验,我们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方向展开一些比较开放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