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姚主席,李会长,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今天要讲的是北斗卫星导航及车联网应用。说这个题目我也比较忐忑,因为我们加入车联网这个领域时间并不长,今天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的思考和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瑞
首先是我们从物联网时代开始讲起,因为这个社会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机械社会,到电子社会再到现在的泛在社会,这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而车联网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就是将车与车联结在一起,为导航服务所引导的各种娱乐、远程诊断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再上车载电子和API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整合的综合体称之为车联网。有了这个概念之后,车联网最基础的两大技术,一个是通信,一个是位置。通信现在有各种技术了,位置也有各种技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卫星导航,恰恰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这变成了全球各个大国国家战略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是在两千年开始,我们把北斗1号送上天,开始组建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在2003年向民用领域开放,到2007年投入建设北斗2号,2012年已经开始提供给亚太地区服务,北斗产业发展也非常快,首先是市场价值非常高,2016年总产值突破了两千亿大关,预计2020年会达到4000亿元的产值,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也是最主要的为导航接受终端设备生产地,所以珠三角地区也会成为市场化最好的地区,具有较完整产业链。其中手机终端占全国50%,车载导航终端占全国40%以上。
同时在政策上,包括《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发改委也提到《关于推动交通提质增效,推动攻击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这里面都重点强调了北斗卫星定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现在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北斗导航目前产业里面所能够用到的地方,比如说开车会用到导航定位,也会看到实时路况的播报,甚至是现在的共享单车也开始在用卫星导航,可能共享单车里面用GPS的比较多,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共享单车也开始会用北斗导航。
通信和位置是车联网里面最大的两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数据,包括物理上各种设备连接的数据,包括信息空间里面,比如说手机放在桌上或者口袋里面,你没有动它,它也在各个基站通信,有信息空间上的信息交互,同时也有人和人之间产生的数据,比如说交易、各个企业运营产生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称为大数据,这个大数据我们叫做以位置为核心的时空大数据,这是北斗院所用的数据库展现系统,可以看到各个车辆的位置,目前平台上总共有120多万辆车,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会带来变化,这里面包括从量变到质变,向云计算、大数据架构迁移,同时应用的转变,从监控管理到多样化服务,催生新的应用,模式也会转变,具体跟车联网结合起来,车联网和大数据结合已经经历了三代,车联网大数据1.0的时候,车联网是自己的产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由这些数据去推动自己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自己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使得它产生更大的效果,使得有更好的服务,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这是我们讲车联网和大数据的1.0。到2.0时代,车联网已经不再局限于厂商自己的数据,它开始利用各种外部数据,结合各种外部数据产生一些新的服务,同时也会结合自己的数据,去和一些外部的厂商产生联系,也形成一些新的服务和应用,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我们讲的主要体现数据外部特征的车联网和大数据2.0时代。
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是大数据3.0,车联网和大数据结合到一个新的时代,也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时代,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数据商或者运营商或者服务商,他们会把更多的车联网厂商以及相应的各种服务提供商,以及用户,包含各种终端设备,把他们所有产生的数据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行业的增长点。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的时代,所以目前也正在尝试做这样的事,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数据服务的运营商,我们希望面向交通和时空服务相关行业,提供智能化的分析、规划、监控、调度、发展等服务,实现数据循环驱动的业务循环生态。刚才在里面提到的包括人、车、货、路、域,域是更大的范围,环境、海域、空域,正好跟香港和深圳这样的环境结合起来。
首先在公交行业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包括一些车流量的分析,可能大家也见得比较多,目前深圳市的公交电子站台系统是由我们来提供数据出口,包括公交车运营如何考核,每年有50亿补贴,以前是由公交车企业自己去报,政府在这里面监管确实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做了一套根据他的实际运营里程数,把他的所有绕路、维修、加油的里程数去掉,只计算实际正常运行的里程,以这个去考核公交车运营补贴的依据,同时我们正在进行公交车智能调度的尝试,在这里我们就提到了包括柔性公交的概念,以后的公交车不再有固定的站点,而是根据所有人的需求,计算整个城市的客流需求,去安排公交车线路,同时要实现动态实施的调度,这里面也有更困难的问题,比如今年9月份以前,深圳市公交车会全部换成电动车,出现电动车之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以前的车辆调度不用考虑加油的问题,公交车出门建一个加油站,三分钟加满可以走。但是现在公交车要给它充电,至少是一个小时左右,长的时候可能是两三个小时,你把这个时间算进去做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目前在做这样的尝试,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做精准需求的预测,以打破各种车辆匹配做相应的成本,也会实施相应的安全监管。
另外在物流领域,除了基础的实时分布和监控,还有车辆运行统计分析,基于北斗我们之前只能做异常停车或者异常变道、改线以及加速减速的检测,现在随着OBD技术的加入,可以做更多的异常行为分析,同时也可以做运力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还有新性能的交通解决方案,我们会基于考虑充电的时间做相应充电调度,因为当有充电行为的时候,所有车辆的行为会变得跟以往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分析了电动出租车和传统出租车,最大区别就是有充电的问题存在,通过他们充电的行为,我们可以去分析出一辆车的电池究竟能够使用多长时间,为什么现在充电的电动车经常会出现你到一个充电桩想充的时候要排很长的队,没有本身很快排上队,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对充电桩选址做了一系列工作,对出租车电池损耗也做了相对精准的评估,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出租车司机推送一些有关电池维护、更换的服务信息。刚才提到根据充电桩的情况也可以去做充电的推荐,因为既然知道会排很长的队,并不意味着你走到离你最近的充电桩就可以充上电,包括如何对交通道路产生最小负担,安排最合理的路线,最快充上电。
同时我们运用这样的数据做相应的客流预测,这个图可能没有办法动起来,本来是为了去显示我们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我们做客流预测,实际上我们在这里面是根据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的上客情况,可以预测在哪些集中下客点可能出现拥堵以及人群聚集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例子,比如说成功的对2014年到现在的几次重大节日,像2014年万圣节的世界之窗拥挤,包括深圳几次出现演唱会时候的拥堵,都做出了成功预测。
在安全方面,当我们可以掌握各种车辆位置信息的时候,对安全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当时做了长途客运车,大家也都知道,会有很多在站外上客的情况,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源,在站外上客没有安检,不知道你会带什么上去,以前的管理部门很难抓到,你不知道他会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去拉客,通过大数据我们采取了一套分析手段,能够根据它的停车、刑事的轨迹去分析出他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站外异常停车拉客。当时把我们所分析出来的十个可能性最高的点给到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告诉他们这十个点,时间是在十五分钟以内,包括相应具体的地点,有十个时间和地点的位置给到他们,他们去十个地方有八个都抓到了非法拉客的长途客运车。
刚才讲了自己所做的工作,既然讲北斗卫星导航,下一步工作也是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的技术进步往前走。目前最大的改变就是出现了北斗的高精度定位,用普通的有北斗定位的手机去测试,是一到三米,现有的导航叫道路级导航,可以基于路网做导航,到了米级之后,就可以做基于车道级导航的各种应用,包含车道路径规划,对现有的公交专用道做相应的管理,现在对他们的监管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最大的改变,我们有高精度定位之后才能真正做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能做的很多,这里列了新加坡和美国已经有了可以正常运营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同时也有自动充电站。更多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还可以做港口运输,比如说港口自动装卸,包括无人机运输,像京东已经在尝试做无人机运输。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再加上通信这部分,包括车内车载以及外部的系统都连接起来,我们叫全时空信息交互,有了这套系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畅想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我给了一个围棋的图,这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被阿尔法狗给击败了,未来这会是大智慧城市运行的大脑,城市道路交错,就像棋盘,车辆就像棋子一样,对于一盘围棋而言,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了城市里面车辆运行的复杂度,我相信在未来就会出现这种由城市大脑所控制的所有交通工具,包括车辆,也包括无人机,也包括船舶、地铁这样的系统,可能所有业态都会发生改变,比如说当我们不再在乎安全,因为安全已经完全被解决了,拥堵也被解决了,我们对时间已经非常明确,我们从哪里到那里知道会花多长时间,这时候交通工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工具,可能我们会用交通工具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交通工具是不是会成为其他提供服务,甚至是像我们这样在这里开会,大家都坐在各自的车里,用万物互联的方式坐在一起开会,去听某位专家讲他的想法。
我要讲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瑞精彩的分享,我们也希望北斗卫星为我们的生活将来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