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自动驾驶,软银收购出行企业

“我们对与Uber商谈很感兴趣,同时也对Lyft商谈感兴趣,我们还没决定跟谁谈。至于最后要投资Uber还是Lyft,尚无最终定论。”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后的采访中表示。

从孙正义的话中,不难看出,孙正义对出行圈的浓厚兴趣。此前,软银集团曾就众多垂直领域进行分析,表示看好金融、房地产、汽车、旅游和教育。对于汽车垂直领域其定义为3万亿的市场。近期,孙正义也表示共享出行领域的服务将会在共享经济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占据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出行圈,软银集团实际上也早有布局。有人分析,此次,软银向Uber、Lyft抛出橄榄枝,意在布局美国出行版图,也为今后自动驾驶做准备。

以下为软银集团部分投资布局:

软银,自动驾驶,软银收购出行企业

在中国,软银已经投资滴滴出行50亿美元;在东南亚,软银投资Grab7.5亿美元;在印度,软银投资Ola2.5亿美元;在巴西,软银投资99 1亿美元。

同时,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软银确实还没有对美国出行市场布局,而作为“全球最激进共享出行服务投资者”,软银不可能会放弃这样一个市场。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软银也有涉足。从孙正义的言论中,能明显感觉到其出行布局的下一个目标是自动驾驶。他表示,通过把业务范围扩大到Uber或Lyft,软银可能会帮助确定该行业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方向。他还断言这项技术一定会到来,届时这种共乘业务将变得更加重要。

众所周知,在市场内,出行公司涉足自动驾驶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因为自动驾驶的实现能够帮助出租车公司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另外,出行公司在自动驾驶路测阶段占有数据优势。

综合以上因素,所以软银看中了Uber、Lyft两家公司。但是目前尚不确定要采用何种投资形式,他表示,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市场。

综合对比两家企业,一家已经陷入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境界,另一家则正在积极扩张。

Uber之殇

2017年可谓是Uber的多事之秋,从估值超600亿美元,沦为多为高管离职变成“无人驾驶”的公司。

从最初Uber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曝出性骚扰事件,到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Waymo将Uber告上法庭,到先后有11位VP/项目负责人及以上高管确认从Uber离职,Uber命途多舛;2017年6月,在投资人的施压下,CEO卡兰尼克被迫提交了辞职申请。8月,Uber宣布关闭在美汽车租赁业务。

这一系列动荡将Uber推向风口浪尖,而Uber未来发展也一直受到行业人士关注。

Lyft的追赶

可以说是,在Uber陷入一度混乱当中,其竞争对手Lyft则向开了挂一样在美国迅速扩张,2017年年初其设定的目标是全年开拓100个新市场,但在今年3月,这一目标已经达成。截至6月底,其已新进入160个美国城市。同时,其刚刚完成6亿美元融资,估值大约为75 亿美元。

在自动驾驶领域,国外媒体曾经报道,自动驾驶公司排名Uber位居行业第二。经历动荡过后,现在Uber自动驾驶项目主要由BrianZajac负责,接管所有相关工作。目前,Uber自动驾驶最新进展是正在进行路测,其新车将传感器嵌到了外部,整体看起来更加无缝,可以一眼见到顶端旋转的 64 通道激光雷达传感器,对Uber 改善其数据收集有很大帮助。

而Lyft要涉足自动驾驶领域是在2016年,当时通用汽车领投了Lyft 10亿美元F轮融资,通用汽车总裁Dan Ammann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相信最早的大规模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将出现在按需驾乘网络平台上。”2017年7月,Lyft正式设立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至此,Lyft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通用、Waymo和NuTonomy;整机厂合作伙伴有通用、捷豹路虎。

如此看来,在双方选择上,软银都有考量。一方面,Uber虽然正在遭受巨大危机,但它仍然在美国占有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估值一度超过600亿美元;另一方面,Lyft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追赶Uber,具有发展潜力。同时,滴滴曾经投资过Lyft,而软银又投资过滴滴,这或许也是软银考虑的重要因素。

软银集团最终把谁作为投资对象,亿欧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