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笔2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和扩张团队规模,其量产车G3今年内将正式上市。
新势力造车,小鹏汽车B轮融资,小鹏汽车G3

何小鹏正式入职小鹏汽车只有5个月整,但这5个月正是小鹏汽车知名度和声量窜升最快的5个月。

1月29日,小鹏汽车宣布启动B轮22亿元人民币融资,在诸多互联网造车公司中融资效率名列前茅。本轮完成后,其累计将获得超过50亿元人民币融资。

“我原本以为汽车行业融资很困难”何小鹏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这句话背后,实际上是投资人对小鹏汽车以及何小鹏本人长期的接触了解后给予的信任。

“投资除了对公司商业模式和前景评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投人。”多位投资人在发布会上提到了这一观点。

此次B轮融资中领投的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IDG资本中,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追了”何小鹏十年时间。“我们是2008年投资UC(旗下有UC浏览器、UC乐园等产品,何小鹏为创始人)的。阿里巴巴参加了A轮,也继续参加B轮。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当然,除此以外,通过对互联网化、汽车自动化、数据智能化三大趋势的判断也能让此番投资变得有的放矢。

无独有偶,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也是冲着“人”投资的。除了对智能化、5G网络、AI人工智能的趋势判断之外,他最看中何小鹏既拥有“把0做到1”的能力,也有把“1做到n”能力。成功创办了UC之后,何小鹏又去阿里巴巴集团工作了一段时间。杨飞表示:“我看中的是他在这么成功的平台上仍然有激情和热情。还能承受苦和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领投中多了一家富士康。富士康曾经深度参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简称“FMC”)。但在2016年年底宣布不再投资汽车整车项目,认为造车的成功率很低,退出对FMC的投资。

在此次小鹏汽车B轮融资的现场,富士康集团鸿腾精密董事长卢松青在现场宣布对小鹏汽车进行投资和深度合作。

与上述两家不同,卢松青与何小鹏认识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趋势不可逆的浅显道理人人都懂。“传统制造正在全面进入高科技、高智能新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正如传统汽车制造和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将殊途同归,抵达智慧出行的新起点”,卢松青表示:“希望在新智能和新技术的引进下,我们能够做到清楚的硬软整合、持续结合。”

近几个月频频发声的小鹏汽车看似上窜势头迅猛,但“我们前3年都在‘闭门造车’,几乎没有发过声。”何小鹏说。新车从Beta版、工程量产车(1.0版)到小鹏汽车G3(2.0版),已完成2次迭代。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首家于2016年9月发布Beta版样车并举办试乘试驾活动;首家于2017年7月获得国家工信部产品资质公告;率先在2017年10月实现首批工程量产车(1.0版)在郑州成功下线;并首次于12月3日交付京牌1.0版量产车给首位车主何小鹏。

占地3000亩投资百亿元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肇庆基地)已于2017年12月11日奠基动工。2018年1月,小鹏汽车在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向全球首次展示了小鹏汽车G3。

诸多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想做成什么样的车。从何小鹏充沛的表达欲中可以感觉到,他对这点已经想得很清楚。“第一,我们为中国的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开发,同时我们想选择的用户群是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流的用户群。”这番话的意思是,为真正喜欢电动车的人造车,而不是为了“牌照党”或偶尔才用电动车的人造车。

第二点,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今年主攻L4级别)和智能网联上将投入大量软件和研发能力,在今年的车、明年的下一款车和后年的车上都会看到不断的可进化的提升。“小鹏汽车有300多家供应商,我们想让供应商A的数据和供应商B的数据可以实现流通,从而实现数据互通和真正的智能化。”眼下,何小鹏此项愿景正被供应商之间互相防备的心态所制约。而小鹏汽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制约。

此外,高颜值、高续航等诉求则几乎是每家电动车公司的共同目标。因此,总结而言,小鹏汽车要打造的是“以中国的年轻互联网用户为核心用户群,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为核心创新差异化,做高颜值、高品质、高续航和高性价比的电动车。”

此次的B轮22亿元人民币融资将帮助何小鹏离他的目标更近一步。

公司的规模会在明年扩大到3000人,其中,有1500人以上为研发人员。除了此前在广州和北京做研发之外,公司在上海也成立了研发部门,今年在硅谷的研发中心也已经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22亿元的融资与其它企业拿到的政府支持有本质的不同。后者仅能用于“工厂领域”的设备和生产线建设,而无法用于公司本身的核心研发体系。何小鹏告诉界面新闻:“我们现在拿钱都是要在工厂之外重点做一些事情,第一个是研发,第二个是整车的设计研发模具,这个要很多钱。第三个是整个品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今天我们拿的这些钱——今年最少还有两笔(融资)——这些钱都是在这个范围内做研发体系,这是我们的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新造车公司大约有200多家,不管知名还是不知名的。而经过大浪淘沙以后,最终只会留下个别的几家。这一趋势已在外卖、共享单车、共享打车行业得到了印证。

造车新势力里,威马汽车、蔚来汽车、拜腾等公司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虽然现在新势力的博弈仍未进入最白热化的阶段,但未来贴身肉搏的时代并不会太遥远。造车新势力间的合作和吞并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

这对于擅长此项的小鹏汽车而言是好事。何小鹏告诉界面新闻:“我个人过去的创业史是不断买别人公司主动融合,以及被别人买我的公司被动融合,以及帮别人整合的过程。所以我肯定想把我的能力在未来用好,所以我肯定会做一些并购。”

眼下,小鹏汽车的量产车G3将上市销售。它要面对的不仅是已经上市了的蔚来汽车ES8,更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们。而这场竞争,并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