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国内出行市场风起云涌。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相继涌现。而随着“一带一路”写入十九大党章,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亿欧汽车对出行领域的出海企业进行了盘点。

后市场,移动出行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国内出行市场风起云涌。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相继涌现,出行这块留着奶和蜜的诱人蛋糕正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应许之地。

或出于国际化战略,或是想规避政策的风险性,这些玩家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也开始在海外寻找机会。而随着“一带一路”写入十九大党章,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亿欧汽车对出行领域的出海玩家进行了盘点。

后市场,移动出行

出海原因不尽相同,但国际化战略却势在必行

从以上盘点可以看出,目前出行领域出海的玩家大致可分为四类:传统租车公司、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

这四类玩家出海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在双创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们,野心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不断膨胀。

2017年年会上,程维明确将国际化定位为五大战略之一,将为此成立“远征军”奔赴海外。今年4月,滴滴宣布完成超5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时,也表示将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在程维的力推之下,滴滴的出海之路颇为顺畅。在亚洲,滴滴联合领投了东南亚移动出行巨头Grab的新一轮融资;在欧洲与非洲,滴滴与Taxify展开战略合;在南美洲,滴滴投资了巴西九九约车(99)。

出海的滴滴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移动出行市场上频频布局。据了解,目前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覆盖了全球六成人口。

与滴滴相比,同为网约车领域的易到,出海的时间表要早的多。2014年,从第一站Uber老家旧金山开始,易到一路将专车业务开展到纽约、悉尼、伦敦、温哥华等30多个主要旅游热门城市。

2017年9月12日,易到宣布与Splyt全球出行联盟的合作落地,易到平台所有车辆,将向Splyt全球联盟成员打开。简单来说,Splyt全球出行联盟任何一个平台用户,都可以在中国境内使用上述联盟的平台服务叫到易到的车。

由于Splyt的联盟具有区域排他性,易到是该联盟在中国的唯一成员。易到方面表示,接下来,易到还将借力韬蕴资本的海外资源优势,全面开启“走出去”战略部署,这表示,全球联盟成员的专车和私家车资源将都会接入易到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滴滴、易到等网约车平台出海的背景与共享单车呈现出某种相似性。从市场角度来看,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国内市场逐渐趋近饱和,很难再像刚起步时那样疯狂的攻城略地;从政策方面来讲,网约车新政如紧箍咒一般制约着网约车平台们在国内的野心,而越来越多城市出台的禁止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政策也让单车玩家们不得不从海外寻求机遇。

近来陷入押金难退风波的小蓝单车成为最早出海的共享单车企业,小蓝的出海之路并不顺畅,但这却给共享单车玩家们提供了一条发展的新思路。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小白单车,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优拜单车以及摩拜单车、ofo小黄车都开启了海外的探索。

其中,共享单车玩家中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无疑在出海之路上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摩拜单车已进入全球10个国家,包括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ofo小黄车已进入全球180多座城市,连接了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国内没有取得头部优势的玩家,在出海这条赛道上依旧沦为了配角。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的出海则多了点悲剧和无奈的色彩。在共享单车的驱动之下,共享电单车玩家们也意图在共享出行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的命运却千差万别,5月22日,交通部发布了《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上海、郑州、杭州、北京等地也先后叫停共享电单车的投放。为规避政策的风险性,共享电单车玩家们不得不打起了海外的注意。

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传统租车公司则更多是瞄准了海外广阔的旅游市场。以较晚开通海外业务的神州租车为例,2017年7月4日,神州租车宣布正式开通国际租车业务,用户通过神州租车APP、官方网站便可在全球6大洲150多个国家租车出游。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达1.22亿人次,未来5年,中国出境游预计达到7亿人次。同时,租车自驾正日益成为海外出行热门选择,2016年游客境外租车同比增长超300%,这对租车公司来说无疑是一诱人的蛋糕。

本土化才是出海的制胜秘诀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此前称:“中国创新正以各种方式定义搜索、商业、社会、娱乐和广告等市场。在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能通过手机管理其资金、打车,甚至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而在美国,此类活动远未像中国这样普及。”

尤其是印度、巴西、印尼等海外新兴市场,正呈现出中国5年前移动应用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3G/4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海外移动互联网环境日渐成熟,市场正在呈现爆发增长之势。

而在消费升级驱动下,中国消费者的全球性需求正在爆发增长。中国出境游消费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出境游花费达1098亿美元(约7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人均花费900美元。

一方面是为了规避政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在资本的助力之下,中国互联网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出行正是搭上这样的快车道,才得以在全球市场上纵横捭阖。

而从盘点中可以得知,在网约车、租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这五大出行赛道之中,一直以来被看做更代表未来趋势的“共享汽车”尚未有出海动作。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个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分时租赁的发展,玩家们也无需规避政策风险。

而其余赛道的上的玩家们,尽管拿到了出海这条赛道的入场券,但这并不是终局,而是新的起点。国内外等各方面环境的差异,注定会让这个新起点既充满希望却又布满陷阱与诱惑。

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表示,“2016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国家上出海的平台有18家,达到历年高峰,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变成3家。这是不少出国的创业公司贪图复制,没有做好本地化运营”。为此,戴自更提醒创业者,“复制不是出海创业者的优势,做好本土化才是核心能力”。

而作为长期关注出海领域的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提醒出海创业者要了解当地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甚至版权风险,否则很容易失败。与此同时,他强调“在海外创业要以优质产品或者精细运营取胜,不要盲目冲量。但为了打入本地市场,最好能召集中外混血的团队。”

小蓝单车的出海经历就很好的为争相出海的玩家们上了一课,2017年1月,小蓝单车完成4亿的A轮融资后,高调宣布要进军美国旧金山和澳大利亚悉尼。

然而,就在消息公布不久后,小蓝单车CEO李刚就收到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的联名信,信中连续出现了十几次的高频词是:公共路权。

不了解当地情况,照搬国内经验,小蓝的出海策略逐渐沦为笑柄。而对于想真正在海外布局的玩家来说,一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才是制胜之道。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的创业者们越来越有自信和魄力,其中的一大批佼佼者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大胆布局、锐意创新,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