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布斯报道,在自动化和智能化工程领域,中国正在当仁不让地向全球开拓者的方向努力。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但中国政府依然将自己的发展目标清晰设定为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开拓者之一。这一目标将会对中国现有的产业功能产生重大变革。在发展机器人宏伟目标的影响下,无人驾驶卡车主宰交通运输行业的时代很快将会来临。
去年,在传统汽车制造商福田汽车集团的支持合作下,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成功推出了自己的首个无人驾驶卡车。百度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出的这一步,不仅仅是立足于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也是对本国逐步放缓的经济竞争力的一种提振。这一技术革新着眼于让中国在未来十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从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步放缓,而其出口总量也出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下滑。由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案已经公布。该方案体现了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来引领工业制造部门改革的紧迫性。
截至目前,与其他技术先进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国内各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成果中只有30%成功走向市场化。而中国政府也相信交通运输业就是其中的创新区域之一,并希望通过大规模引入无人驾驶卡车来提高物流运输行业中的技术创新占比。
目前,无人驾驶卡车正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的商业兴趣。TuSimple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企业,其正在与中国一家大型卡车制造商共同合作开发无人驾驶卡车。据这家公司透露,国内卡车司机的工资占运输行业成本的40%左右。由于国内长途运输过程通常需要一名以上的司机,所以成本也相应增加。如果百度和TuSimple之类的企业能够将自己的技术成果成功推向商业化应用,则这些额外增加的司机和相应成本都会出现大幅下降。
但这种技术引导的经济增长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成本。今天,超过1600万的中国人以货车司机的身份在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他们承担着这个国家广袤国土上76%的货运量,并因此形成了一个价值30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
由中国政府领导人倡导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高度强调要致力于推动本国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并进一步强化自动化技术领域。按照这一规划的发展趋势,对于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来说,自动化技术将会逐步降低所需工人数量,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劳动力将会面对越来越少的工作岗位。
据测算,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主流,那么随之会出现很多优势,如事故避免、燃油节约、交通拥堵避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将会为美国经济带来1.3万亿美元的好处。对于避免事故和交通拥堵的情况,很大程度上需要降低对人类驾驶的依赖。而这种改进很可能会减少就业岗位数量,并部分殃及卡车司机的工资收入。不过,卡车司机也还是欢迎这种能够让他们摆脱长途驾驶疲劳和危险行驶的新技术。
张延超(音)是一位33岁的货车司机,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货运工作,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是我见过的最糟糕的工作。行驶过程中我不能睡觉,只能跟着前面的卡车彻夜前行”。而这种长途行驶也会损害司机的健康,比如不断吸入前方车辆的尾气就是一种危害。
在停车进行刹车维修期间,张延超在一家破旧的餐馆吃饭。他开玩笑地称:“当卡车司机没有机会吃饭时,他就会去吃柴油”。
除了失业焦虑感和经济优势之外,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依然需要司机来亲自掌控它们。当然,技术的进步只是为司机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部分致力于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如特斯拉,已经宣布进入货车领域。从长期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在货车领域的应用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工作岗位,但它给这一行业所有参与者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围绕自动化技术导致的失业焦虑感不可能会轻易消失,而政府和相关商业公司给出的回应也难以让人们打消疑虑。其中一种大规模的裁员解决方案就是,将人们从劳动密集型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去从事更多技能型工作,比如研究与开发工作。不过,这种重新安置劳动力进入知识主导型行业的方案,可能并不适合于卡车司机。对他们来说,要么只能在货运行业工作,要么只能强迫自己彻底改行去干别的工作。
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们来说,无论是针对制造业工人还是卡车司机,提前制定一个置换劳动力的预期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中国向自动化技术主导的经济转变过程能够平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