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样的终点,才配得上我们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你和徐锋在一起吗?他到底是怎么了啊?!”12月10日上午9:56,徐锋太太一阵急促的电话拨过来——带着哭腔,和惊慌的啜泣。
事后证明不过是虚惊一场!这个热爱抖音,严肃中带着闷骚的直男,好不容易摆脱中年油腻的标签,却因过劳,与死神檫肩而过。
去年12月8号,他四点半起床,赶一早6:50点北京飞长沙最早国航CA1343班机,在长沙两天的密集行程中,他被安排了两场研讨会,一个论坛的主持嘉宾,三场“喷喷三人行”的节目录制,期间,作为“天天汽车”的创办者,他还见缝插针安排了几次公司的视频会。
他在病床上回忆说,在长沙的两个晚上,他总共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原计划,他10号一早8点30分坐CA1350的航班回北京,但是从6点起床到抵达机场这一路都深感不适,在临登机之前,他被机场救护车直接从登机口送到距离黄花机场最近的第六人民医院。
赶最早的飞机,开着无休无止的会议,无法准点的饭点,和推脱不掉的各种应酬。疫情暂停了汽车行业一路狂飙的脚步,却无法阻止普世的焦虑如排山倒海般,在算法的加持下,勇猛扑来。
1月初,有人开始在朋友圈追忆和郑景顺的交往的点滴,这位特斯拉中国首任总经理,前宾利汽车中国区总经理,度过难忘的2020年,却在开启希望的2021年的起点,英年早逝。
汽车人没有互联网的命,却得了互联网的病。“流媒体、私域流量、脑机、FSD、能量密度.....”这些全新的名词开始一次次冲击我那日渐迟钝的大脑。“FOTA的时间大概多少?”“硬件预埋考虑多长时间的周期?”这些新鲜而有高逼格的问答,夹生带着挑衅,新鲜裹着无奈。
度过一个惊心动魄,悲中见喜的2020年,迎来了2021年。期待与忐忑,希望与迷茫,并没有随着魔幻版的2020结束而走远。
1月29日,是古老的汽车工业135岁的生日,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能源革命、智能化革命和传统迎面碰撞,它一定会喷薄出璀璨的火花。
但是,即便幸运如李斌,智慧如李书福,在这个汽车圈内还没有出现一位先知,告知大家:方向在哪里?又如何告别迷茫?
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徐锋,“如果你带着病上飞机,你的小命可能就挂了,你说值吗?”“那多拽啊,你看我为中国汽车勇敢献身了!”他裂嘴大笑。
徐锋、李南鸿、丁绍斌、王赫男.....,这些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名字,和李书福、李斌、马斯克、丰田章男这些你熟悉的名字,或骄傲,或焦虑,或迷失,或多坷,他们脚踏尘土,追望星空;他们内心炙热,目带光芒。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奋勇向前——唯有这热爱,可抵那岁月悠长。
乘用车增幅重回10%
2021年值得期待。《汽车公社》预计:今年,一路狂飙的商用车将放缓脚步,乘用车接过增长的接力棒,增幅有望在时隔五年之后重返10%以上,总量从去的1976万辆增长到今年的2150万辆左右,总体市场保持6~7%左右的增幅,总量有望突破2700万辆。
这个结论,和大多数行业的乐观预判一致,最乐观的中汽协预测2021年乘用车增幅为7.5%,最悲观的中汽中心预测6.1%的增长。一汽-大众大众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马振山认为:2021年车市走向可总结为八个字:“总量恢复、前高后平。”他预测今年乘用车增幅为9.9%——和我们一样乐观。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旧十年忐忑收官、新十年从头再来。
“还会不会重新站上3000万辆的高峰,去凝望那段坎坷的岁月?”这样的追问,赋予新十年新的魅惑。刚经历梦幻而坎坷的2020年,迫不及待地开启汽车科技赋能的2021年。未来十年,新四化和传统汽车有望比肩齐飞,“3000万”看似遥远,又可触手可及的数字,遐想翩翩。
昨天晚上,红旗、奥迪迫不及待地宣布1月份耀眼的销量业绩。新春伊始,2021年车市带着兴奋拍牛而来,璀璨开启。
国内波澜微起,海外雷霆声声,拜登击败川普入住白宫,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宣布“碳中和”计划,索尼、富士康和百度纷纷宣布进军智能汽车行业;贾跃亭已经买好回国机票,库克据说已经在闺房和自己的男友无意透露苹果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
2020年新能源强势收官让人目瞪口呆,2021年的期待更加怦然心动。随着主流合资企业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智能化大潮的开启和传统公司的加码,加上政策暖风频吹,市场普遍弥漫着乐观的情绪,助推新能源概念股票,日新日高,直冲云霄。
新能源在2020年9.8%增长的基础上,2020年的增幅有望继续增长40%以上,行业渗透率从2020年的5.2%,增长到2021年的7%左右。HEV市场将进一步规模化,2020年HEV混动市场预计是在45万台,2021年或可达到80万台以上。
翻开手机,到处都是轰轰烈烈,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只剩下家长里短。
“变化太快,不熟悉的东西太多,得学!但你看老爷子年龄大了,儿子还小!”10月7日,武汉,楚河汉街的一个小馆子里,李南鸿和我相对而坐。从十年前的四十不惑,到新十年惶惶然知天命,从神龙汽车到北京现代,他刚刚从武大医院出来,他76岁的老父亲,一个月两次手术,这个充不轻易流露悲伤的魁梧汉子,对天命有了新的认知。
新十年,在回望与期待中,徐徐拉开帷幕。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热爱如你,以何种姿态去迎接愈发不确定的未来?
一汽会超越上汽吗?
2020年秋天,上汽董事长陈虹带队前往一汽考察,据说,这是陈虹上任七年来,第一次主动前往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低下高昂的头颅,倨傲多年的上汽姿态端正地重启新十年。
除了奔腾和一汽马自达稍有不足,红旗、解放、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一路飘红。2021年,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誓言红旗“挑战40万辆”新高,在怀疑和非议中,逆风强行。
逆势增长的一汽集团在东北的冬天里享受艳阳高照——它配得上上汽的致敬,连跌三年的东风和上汽却在南方的暖冬里体味淫雨霏霏。车市剧烈动荡,颠覆过往的格局,也在一次次拷问每个强者的内心与成色。
持续霸榜中国车市15年的上汽集团2020年继续下跌10.22%,两年来,上汽从最高705万辆跌至560万辆;2020年,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345.8万辆,同比继续下探,把保持十年的亚军地位拱手相让;一汽集团继2019年快速增长之后,2020年实现销量371万辆,同比增长7.3%,高举红旗,小步快跑。
四季度,上汽通用坚定地以价换量,上汽通用五菱MINI EV意外大热,两大板块忠心护主,避免了上汽集团陷入更糟糕的局面;上汽乘用车12月份10万辆喜出望外,持续增长上汽大通苦于体量太小,奋勇争先,却无力护主。
智己汽车和荣威R品牌脱单自飞,开启迈向未来新的希望。但当下,上汽显然还无法接受一汽如此快速接近的迫切现实。
三年内,一汽从2018年341万辆追到2020年的371万辆,上汽则从705万辆快速下跌至560万辆,此消彼长的背后,“一汽三年超越上汽”的疑问,在坊间风生水起。
在一汽与上汽争夺冠军的背后,实质乃是奋进与懈怠、踏实与骄傲的博弈,亦堪称中国汽车寻觅发展前路的自我追问。
“我们不去关注销量夺不夺冠,只是耐心地做好基本功。”12月26日,面对《汽车公社》的追问,一汽集团新晋总经理邱现东说,“明年除了红旗,奔腾一定会有焕然一新的面貌。”
放眼新中国汽车发展史,一汽倘若能在2023年夺魁,并非空前创举,只是恢复了昔年的荣耀,看似突如其来的一变,实际却是循环往复的一环。
天平的每一次周期性的倾斜,都是同一个规律在作用——“谁能踏实深耕、拼搏进取,谁便能最终笑傲天下”。
这三年,东风心情无比沮丧。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逆势上行宽慰人心,但引以为傲的商用车接连被被重汽和一汽超越难以理解。风神、风行和启辰举步维艰,神龙汽车前景不明。那个气势磅礴、奋发图强的东风,到底去哪里了?
“先稳住10万辆的基本盘,然后通过奕炫系列和AX7系列两个核心产品,站住20万辆!”1月7日,武汉,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新任东风乘用车总经理丁绍斌在零下三度的室外温度下,穿着单薄的西服,在即将上市的全新一代AX7和改款奕炫前站立近1小时——满怀微笑,满心期待。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每每月初,我都能收到神龙汽车新任总经理陈彬的微信,他把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持续增长的数字,骄傲地传递给他熟悉的每一位朋友、同事,每一个符号,都在传递着东风人“相信我们,相信东风!”的炽热和坚定。
2020年赋予英雄武汉和东风格外的意义,虽然持续下滑,但是丁绍斌和陈彬这些前赴后继的12万东风人对于企业的热爱,足以驱散武汉持续三年的阴霾。
因为热爱,同行不孤;因为热爱,热血不冷。
东京“双杀”柏林
2015年以来,丰田汽车第一次在全球战胜大众汽车,登顶全球汽车桂冠。2021年,一场暗战,在中国悄然上演,在中国领先37年的德国汽车,将被日本超越。
东京“双杀”柏林,是传承的转折点,亦是剧变的新起点。
岁末年初,生于1958年的大众CEO赫伯特·迪斯和生于1956年的丰田章男轮番登上热搜,一个借着电动ID.4的上市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扯暗地秋波,一个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年会上,吐槽不切实际的激进电动化战略。
两个人的姿态完全不同,但是焦虑却别无二致。在中国市场领先30多年之后,丰田/本田/日产领衔的日本汽车将在2021年超越德国,这是中国合资进程30多年以来最艰难的一次超越,也将成为不可逆的超越。
本刊在2020年年初的《2020∣格局与趋势(中):从新教运动到新儒学》中预测,未来,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汽车未来十年趋势,更为洞察中国需求的日本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从当下的22%左右攀升到最高25%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本土品牌的第二势力。
2020年,日系份额已追平德系。德系品牌在2020年从24.2%的占比下滑至23.9%,下滑了0.3个百分比,日系品牌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则从21.3%提高至23.1%,整体增加了1.8个百分比,2020年的四季度和12月份,日系品牌的份额已经完全碾压德系,最高前者超越后者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外资品牌将逐渐沦为小众,而领跑中国多年的德国车,除了奔驰、宝马和奥迪(BBA)凭借品牌的优势而继续保持之外,在未来2,500万辆乘用车总量中,2030年,德国车份额将从目前24.2%左右跌到17%~18%左右。
“一句话点评”《2021年大众或将拖累德系败走日系》分析,未来,大众一方面是要巩固传统汽车市场的销量和份额,还要在新的赛道赢下一城,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象转身成功与失败或许就在一念之间,2021年,一汽-大众也将触摸到自己的巅峰,如果调转向下,那才是德系在中国的至暗时刻。
未来十年,在传统汽车市场上,中国本土品牌主要对手将成为丰田和本田。轩逸、卡罗拉和思域一个比一个凶猛;CS75、哈弗H6和博越翻山越岭,沿途的每寸土地,布满了CR-V、奇骏和RAV4咧开獠牙的狙击。
特斯拉和蔚来在2020年启动智能化汽车竞争的元年。比亚迪、广汽埃安和小鹏这些新老势力,在资本和科技的双重加持上,奋勇争先。
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这也是中国汽车直道超车的现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书下,一切充满变数,一切皆有可能。
头顶星空 脚踏微尘
焦虑写在丰田章男脸上,也深深地照进康林松的心里。
告别了印象深刻的2020年,斯图加特、英戈斯塔特和慕尼黑一定经历了一场步步惊心的心灵洗礼。全球豪华车市场仍然笼罩在新冠的阴霾中无法自拔,但是在在中国,BBA们已经找到温暖的慰藉。
虽然全球车市2018年以来一直阴跌不止,但中国市场一直是BBA心中的应许之地。统计显示,去年国内豪华车零售市场销量为323.6万辆,增长6.5%,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比例,快速提升到16.2%。
这边是雷克萨斯坚硬地靠近,那边是特斯拉“不讲武德”飞奔而来,还有蓄势待发的领克、WEY、蔚来和小鹏们,这是BBA不熟悉的套路,在它熟悉的市场,正在发生着它们不曾熟悉的故事。
特斯拉、蔚来、理想三个品牌销量超过22.5万辆,虽然总量只有传统豪华车BBA份额的区区6.9%,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它们的增速达到可怕的233%,在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总销量28.5万辆中,特斯拉、蔚来对于BBA形成碾压式优势。
短期,德国人多年来确立的品牌优势仍然无法动摇,但是长远来看,随着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瑞典豪车品牌等追随者的趋弱,以及2018年以来底特律三大的逐渐没落,135多年来牢不可破的堡垒正悄悄裂开一道深深的豁口。
“特别高兴,林肯在国产化的第一年顺利过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二楼,1月8日中午,临近1点,林肯中国副总裁王赫男结束一个会议才匆匆赶来,一边连连道歉,一边往自己嘴里拨了一口菜。
这个天津男人把家安在北京,但是工作在上海,每周六一早5点起床,匆忙赶往机场搭乘7:30分最早那班东航上海飞北京的班机,中午和家人一起吃个饭,下午带着孩子去上一堂钢琴课,第二天,周日晚上,他又坐上9:30那班东航,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孤独回到浦东的出租屋。
2020年最后一周,特斯拉model 3不出意外地以当月销量23,804辆强势收官,首次登顶豪华车单车冠军,把2021年豪华车的争夺战提前预演。
作为新玩家,王赫男伴随林肯一起玩命似的一路狂奔。每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和管理革命,都会诞生下一个伟大的的名字,也会留下一堆抛弃在故纸堆里面的尘埃。
要么在风口浪尖成就彼此,鲜花拂面;要么被变革逼回原点,蹉跎白头。
这一切,伟大与平凡,荣光与阴影,是李南鸿、丁绍斌、王赫男他们顶着日渐稀疏、两鬓斑白的头发,用执着、愧疚和日复一日的点滴微光,共同演绎着这个宏大、繁复、匆忙的剧本。
每个成年人都在披荆斩棘地生活,只是漫漫旅途,有人只看见了尘土,有人望见了星空。
“自古忠孝总是难以两全啊!”1月9日中午,上海,结束“14+7+7天”隔离的宝腾CEO李春荣一声长叹,“宝腾还没到终点,我这个船长就必须坚守岗位”,这是他对我的回答。
而我的问题是,“去年被迫坚守马来西亚的那漫长的11个月里,你想的最多的是什么?”这位57岁的中年男人坚守5000公里之外的吉隆坡,平生以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无法亲近自己的老母亲,无法陪伴自己的家人。
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终点,才配得上我们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请继续关注明天推送的《2021∣格局与趋势(中):中美必有一战》一开始,是特斯拉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我们摸着特斯拉过河。最后,蔚来和小鹏联手,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一拥而上)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