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正式下线。同时,比亚迪新能源将正式布局欧洲市场,挪威将是首站,计划年内向挪威交付1500台唐EV。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毫无疑问,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首家完成1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下线的车企。从0到100万辆下线,比亚迪只用了13年的时间。事实上,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远不止13年,而是“厚积薄发”。

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比亚迪之父”王传福居功至伟。

1966年2 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贫寒的出身没有打到他,反而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让普通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王传福毅然放弃砸掉了自己“金饭碗”,开始了创业之路。1995年成立的比亚迪,一开始是一家专业的电池供应商,之后扩展成手机、电子配件制造商,造车反而是2003年才开始的“副业”。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2003年1月22日,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成为继吉利汽车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比亚迪汽车成立之后,公司迅速确立了三个业务: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2005年,外观靓丽、配置丰富、性价比高的比亚迪F3诞生,受到用户的追捧。2006年,比亚迪的第一款搭载磷酸铁电池的F3e电动车研发成功。

F3e虽然使用的是F3的车身、内饰和悬架,但是其电动机、减速器、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系统全部由比亚迪自行研发自行生产。因为新能源推广政策还未实施以及充电设施不充分,F3e最终未能上市,转而研发第一代混动技术和S6DM。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对于比亚迪新能源业务来说,2008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转折点。

2008年,比亚迪F3DM正式上市。该车最大的特点是既能用油也能用电,这种技术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这也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混动车型。自此,比亚迪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转型成为“新能源黑科技”车企。

随后,比亚迪陆续推出e6、秦、唐、宋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从2015年到2018年,比亚迪连续4年斩获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新能源业务的成功不仅表现在销量上,更在于技术上的领先。

从2008年第一代DM开始,到2018年推出DM3.0,比亚迪已在插电混动上默默耕耘了10多年。经过13年的努力,比亚迪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路线同时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垂直整合,才有了DM-i超级混动。

DM-i之前,所有的混动车都是由燃油车的基础上改的,抛不下燃油车的影子。比亚迪DM-i技术的一个重要革新点在于抛开了燃油车的束缚,砍掉了复杂的变速箱,只保留了一个单速的变速齿轮组,也就没有了顿挫和动力迟滞,成本也更低。

可以说,比亚迪DM-i集合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全部优点,又砍掉了混动车的缺点,接近纯电车的体验+两田混动的节油+更高可靠性+插混绿牌,完全可以替代市场上所有的燃油车动力系统。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同样,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移除了的“三座大山”:价格、续航、安全性,其核心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创新,刀片电池电池强度大幅度提升,几乎不会失控自燃,安全性能大幅提升。而且,刀片电池续航能力丝毫不逊于三元锂电池,补上了续航短板。在续航升级的同时,刀片电池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受限于刀片电池产能,采用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以及新推出的DM-i系列下订后都需要等待2-3个月才能提车。目前,比亚迪紧急加大投资刀片电池生产线,增加多个生产基地,计划到今年四季度能满足每月8万辆的新能源车需求。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13年的努力,完美印证了“以前没钱买比亚迪。现在没钱买比亚迪”的历史变迁。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是比亚迪和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历史的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刀片电池、DM-i产能的提升以及大批量订单的陆续交付,势将加速比亚迪第二个100万辆目标的实现。

认真的人变成疯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疯子开始认真起来。王传福虽然行事低调,看起来不善言辞,但他下的棋,不只是电池那么简单。你所能看到的比亚迪,只是比亚迪研发和创造能力的“冰山一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就进一步印证了,坚持的力量以及永不言弃的信念,最终总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正如王传福的一段经典语录:

“18万人的信念,13亿人的梦想。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当然,比亚迪能有今天的业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相比百年汽车企业来说,中国汽车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像比亚迪一样的企业,以非同一般的坚韧、毅力,扛起中国品牌的大旗,飞速前进。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