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除了回顾总结过去一年,自然也少不了展望未来。当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有哪些新技术将成为新的卖点?以下是美媒CarAndDriver选出的5个最具前景的汽车技术。
固态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想广泛普及,必然要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以激光雷达为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体积大、价格高,最先进的单价超过8万美元,最便宜也要8000美元。一家名为Quanergy的初创公司试图用固态激光雷达来解决这个问题。
Quanergy已经发布了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S3,它和传统激光雷达最大的不同,在于内部没有任何旋转的机械部件,通过感应晶片进行电子扫描,这样设计既能缩小体积,更能降低成本。每台S3成本仅200多美元,如果大批量生产还能进一步下降。那么没有了旋转部件,雷达如何获得360°影像?方法很简单,在车辆前后对角线各装一个S3就行,毕竟便宜小巧多安装几个不成问题。
空气力学形变
我们都知道,风阻系数越小汽车越节油,但这个节油效果与车速有很大关系,当车速达到80km/h,汽车60%的动力输出用于克服风阻,随着车速的增加,该比例直线上升,但在拥堵的市区,风阻系数对油耗影响就不大了。
那么我们未来的汽车,能不能在高速驾驶时更换成风阻系数更低的车身,从而减少油耗?奔驰发布的IAA(智能空气动力)概念车为我们演示了这种可能,当车速达到80km/h,车身会变成空气动力模式——前脸进气格栅关闭、轮胎辐条关闭、车尾延伸出扰流板,让整个车身更加流线,空气阻力下降到0.19cd。
驾驶员手机锁定
边开车边玩手机无疑会滋生安全隐患,尽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是违法行为,但200元以下罚款、扣2分这样的处罚显然没啥威慑力,大部分人都保以满不在乎的态度。苹果公司在2014年曾获得一项专利,利用GPS、手机摄像头等检测设备是否在快速移动,根据情况对部分手机功能进行锁定。
专利虽然拿到了,但考虑到生意问题苹果公司至今都没敢应用。而在今年11月份,美国NHTSA发布一套自愿性指导原则,要求各大智能手机商开发出类似的技术,并加入“驾驶员模式”。但如何判断手机持有者是驾驶员还是乘客依旧是一大难题。
HCCI发动机
前不久2017沃德年度十佳发动机公布,3款混动+7款涡轮增压发动机,自吸和V8发动机均没有入选,让自吸粉不禁伤感,按照现在的环保节能趋势,难道自吸发动机穷途末路了吗?
尽管今年马自达CX-9的2.5T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拿了十佳称号,但创驰蓝天之父人见光夫仍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提出涡轮发动机只是过渡,马自达所专研的HCCI发动机,将柴油机和汽油机结合在一起,在2020年实现18:1的压缩比和50%的热效率。这种技术需要极高的电气化配合程度,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HCCI发动机能成为自吸发动机的突破之路。
智能启停系统
自动启停系统这一功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如今经济家轿也已经广泛普及,主要适用于城市交通等红绿灯或堵车时,通过自动熄火来达到节油减排的目的。然而因为发动机启动、熄火时会产生一定的抖动,而且会让起步慢上半拍,影响驾驶体验,因此很多司机一上车就会关闭启停系统。
车企自然不希望启停系统成为无用之物,除了改善体验之外,也希望启停系统变得更智能,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开启。通过摄像头雷达和高清地图来确定车辆所在位置,判断有没有开启系统的必要,比如说遇到红绿灯就开启,走走停停的拥挤路段就关闭,无需人为介入。可以说,智能启停系统将是自动驾驶发展的衍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