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江爱群


      尊敬的付于武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我代表长安汽车感谢大家多年来对长安汽车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才有了长安汽车的发展。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顺时代之势汇天下之才筑产业强国》。

      当今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从国际上来看,整个汽车产业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现在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所体现的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我觉得更加之重要——人才将是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二是长安汽车的探索,三是几点建议。


      一、人才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1.汽车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未来将会成为常态。具体体现在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也就是说“互联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提出在智能网联人才方面,中国只有两万人,人才占比不到5%,汽车信息安全的人才,其中平均到每个企业不足100人。从新能源领域来讲也是如此,2015年整个新能源人才有17万,到2020年,整个需求是85万人,呈几何级数增长,人才缺口达到了68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说我们处理的好,就会促进行业发展,如果说处理不好,就会对整个产业升级形成一些负面影响。

      2.人才“抢夺大战”愈演愈烈。因为人才稀缺,导致大家到处抢人。2014年至今,中国新增汽车品牌47个,我们说要投点钱很简单,但是人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的结果就是行业内的人才将会有大量的流动甚至是震动。2017年与2014年相比,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人员离职率增长50%,市场营销类人员离职率增长了35%。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大量流动、快速流动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一年一换,到最后你会发现他好像什么都不会了,当然对产业本身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3.地域因素限制人才流动。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地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对中西部地区或者是其他地区对人才的吸引有巨大的差异,当然国内、国外也有很大差异。但是我们很高兴的是今天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的很多协会都在这里,这对很多人才留到中国也是很有意义的,也希望大家可以加入长安汽车。

       4.“互联网+制造业”对人才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现在是在IT背景下的汽车产业,传统的汽车产业是以制造业为主,但是发展到现在,开始IT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的管理,人才的使用,人才的激励和约束都有很多新的不同点出来。比如说这些人很年轻,80后、90后甚至是95后在进入这一领域,他们的诉求有很大的不同。曾经网上流行一个改版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那些年轻人加了一个WIFI,年轻人还最总结了新时期的十大酷刑,他们担心是断其网络等等,我们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这些人才的需求,对我们也是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资源的管理要有变化,要适应潮流趋势才可以适应新的发展。

      总结来讲,短期内我们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的缺口会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逐渐加大。


      二、打造长安汽车人才聚集成长高地。

       百年长安靠什么活了156年,又凭什么再活156年?1862年长安诞生于上海的松江,一百多年过去了,不断前进和发展,靠什么?靠人,靠一代又一代的长安人,靠人才对DNA的继承发展。我们诞生的时候,第一任董事长李鸿章提出的是师夷之长以治夷。九一八事件郭沫若给长安写了一首厂歌,歌词中写道“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到现在我们是什么?我们说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我们的乘用车品牌口号是“前进-与你更近”,大家会看到长安156年来,这三句话所传承的DNA并没有变化,始终坚持着我们的使命,但是关键是人。

      这个企业第一任董事长是李鸿章,“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第一任职业经理人是英国人。当前的长安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叫创新创业计划。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效率打造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要实现四大转变。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从提供产品+服务产品+出行解决方案转型。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所转变。

      1.基于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引进模式。要放眼全球,为我所用。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成长高地,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积蓄人才力量。我们不仅要成为聚集高地,在这个平台上他还要不断成长。不能说到了长安汽车人才就到顶了,所以我们叫聚集成长高地,他在长安汽车的平台上还要跟得上全球的发展趋势。因此,长安汽车建立了多元化的引才渠道,我也希望和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加强交流。其实内部的荐才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来到长安汽车的人去说比我们自己说更管用。当然我们也是以非常开放的方式来寻求合作。同时我们在全球有“五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我们的员工要在全球各地有他的机会和成长平台。

      2.强化战略牵引,健全人才管理体系。对每一个优秀人才都要给他搭建平台,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使用,让他们不仅要干好工作,还要把队伍带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长安对于全体员工9万人开放了员工沟通,随时随地可以向领导反映问题。同时我们的总裁和董事长都是实名制的微博、微信,我们的企业微信也是向员工实时开放透明的。哪怕是每一位工人觉得有需要反映的,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与总裁、董事长沟通。

      3.坚持能力提升,强化人才培训培养。我们既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我们主要是两大转变,由单一专业型人才向跨界复合型人才转变,专业管理能力向经营管理能力转变。我们不仅要强调专业,也要强调市场导向,要有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定期举办各个领域的讲座,还有很多的交流机制。这里我报告一下我们的“大师工作室”,我们用“大师工作室”传承百年长安军工背景的历史。现在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加上自己的一共有20个“大师工作室”。国家人社部把长安的案例作为最佳实践并向全国推广。另外还有长安汽车大学,我们希望把它建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商学院,当然世界一流的企业商学院首先不是高大上的教学场地,大家知道长安是军转民过来的,长安是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企业,我们要学习延安抗战精神,首先要把我们的大学建在9万人每个人的心坎上,把全球的师资用好,硬件是次要的,软件是一流的,整合全球一流的讲师和培训师。今年长安汽车大学在汽车行业当中是第1,在全国企业大学当中是第15。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请很多的专家来培训。同时我们把我们的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共享培训。

      4.聚焦价值创造,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价值,分享价值,这个很多企业做得比我们好,我就不细说了。


      三、共建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环境

      我们说要让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不是某一个企业可以承载的,需要我们整个行业紧密团结起来,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凝聚起来共同发展。本人过去也搞过品牌宣传,那个时候我们也是反复倡议,整个行业自主品牌要联合起来,协同起来,仅仅靠哪一个是不行的,我们希望在汽车行业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1.希望行业间资源开放,实现人才共享。这一点首先在于基础资源要能开放共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性竞争,打造人才成果共享,打造人才智库,也希望协会进一步发挥好作用。

      2.希望高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针对性的培养产业人才。这两个月我也和很多高校接触,其实整个行业的转型,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要跟着转型才可以。也借此机会,呼吁一下,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适应行业的需求。否则的话,你到高校时招人的时候会发现还是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也开放更多的实习岗位。另外我们也搞很多的开放日给到大学生多种形式的长短期的走进长安,一方面了解长安,一方面了解他所学专业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异,最前沿的东西在哪里。比如说今年暑期我们组织了近30所高校走进了长安。

      3.企业重在自身人才队伍培养。企业的基业常青是靠人才,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都是有规律的,人才培养一定要下决心。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如果说人才不断大批量的进进出出,文化传承是比较难的。所以自身人才队伍的成长才可以确保企业基业常青。

      我也相信,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各位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我们的努力和奉献,谢谢各位,长安行天下。

(本文来自2018第五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 根据现场速录整理而成,如有错漏,敬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