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有请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创始人何东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智能共享出行与智能共享道路及城市的协同发展,掌声有请!

何东全:大家早上好!首先感谢组委会和主持人邀请我跟大家做这样一个对话。

大家都知道,智能共享出行开启了交通发展一个新的时代,作为过去大概20年的时间一直关注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专业人员来说,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跟大家探讨,到底智能共享出行和城市的未来是什么关系?能够带来城市什么样的变化?

出行的概念不用多说,在座的都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出行的模式在共享和智能这两个主题之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基本上可以放弃车辆的拥有权,而以共享和合乘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交通问题。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基础上,更深刻的一种含义也许是整个交通体系深刻的变革,包括人的出行服务水平,人的感受和人在城市中的体验,这也许是共享出行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我认为智能共享出行给我们城市或者整个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简单总结,从传统的零部件和汽车整车制造到智能共享制造体系,整个产业链延续,有两条主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革方式,有几十个细分领域,很可能很快就会扩展到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公司,和上个世纪汽车刚刚兴起的时候一样,有一个迅速公司数量快速增长的过程,经过几十年大浪淘沙,也许在未来会形成新的稳定产业格局,这个一定是未来所要面临的,而且也是未来我们所期许的变化。

这是我们最近做的一点分析根据国际麦肯锡分析来看,共享经济在过去十年左右,在城市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最快的变化产生在什么领域?产生在交通领域,交通领域达到一定规模的共享人数基础是非常非常快的,阿里巴巴或者美团做一个购物平台共享,达到同样的客户量需要周期可能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摩拜是共享一个奇迹,几个月时间达到2000万用户量,这样的数据也反映了交通领域共享经济的发展,也许会成为整个共享行业引领的标志,也许交通领域共享经济成为全社会共享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

在产业上会产生重大的变化,更深刻或者更深远的变化是整个城市发展脉络上,和整个城市风貌甚至是城市老百姓出行习惯,都会有一个重大的发展,智能共享出行重塑城市面貌:更加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减少路侧停车位,缩窄车道,更多步行和公共生活空间,增加充电设施,增加共享汽车落客区,共享街道。一会我会具体介绍。

最核心的是交通,交通事故,私家车的减少,效率的提升,减少污染,不用做任何研究都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最近大家如果看的话,长期关注这件事城市规划领域专家,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皮特卡尔索普先生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对无人驾驶共享汽车未来五年对城市交通贡献,他提出非常大的质疑,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我们是一种基于现在空间格局和机理而进行以私人化出行为基础的共享,也许我们交通还有一个更大的混乱期,怎么样从系统的角度和系统的思路来构建基于灵活、快速,基于定制可调配的系统来构造整个城市更良好的交通生活?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问题。

智能共享的基础是智能智慧,带来的变革不仅仅在交通领域本身,包括整个城市管理,城市运行有效性调配和资源重新的配置,这些都是共享经济或者智能共享出行能够给我们带来的重大的变革和影响。

接下来主要谈三个方面的认识,首先从产业来说,产业链会发生很长的变化,基于所在地花都地区产业布局我们做了非常简单的分析,传统的产业布局很简单,零部件+整车,刻意把汽车电子单独拿出来,汽车电子可能跟共享互联交通模式发生很大的关系,零部件产值是占三分之一,整车产值是三分之二,未来的发展区域,产业链会发生重大的变化,零配件和整车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对应的其他的产业在新的智能共享结构里面会发生重大的作用,包括通讯设备、通讯服务、汽车物流、传感器、雷达、自动驾驶等等,不同的技术门类和不同的产业类型都会纳入到新的产业框架里面。从人员来说,传统还是零部件和整车两大块,人员是一半一半,稍微整车人员多一些,我切了一个角的部分是研发人员的数量,基本上研发人员占整个产业人员的10—15%,这样的一种比例在未来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人员整体组成架构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大部分新兴产业更需要的是研发人员投入,整个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态势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针对花都区做了一个简单估计,现在花都区整个汽车产值是1600亿左右,我们认为在未来大概10年左右整个产值会达到4000亿的水平,除了传统中游制造业,上游的基于无人驾驶前端技术的研发和供应,包括下端整个服务业的供应,都会发生重要和重大的变化。

第二点,除了产业本身产值和经济性的变化,另外是空间上的变化,相对来说传统制造业空间大厂房大,未来基于共享或者互联经济产业的结构或者城市的结构必然是高度混合的,很多的从业者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从业者,更多的是基于智力进行服务的功能。如果简单从产业角度来说,智能共享我个人认为带来第一个变化,就是整个产业重新布局和分配,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新的发展城市业态,一定是高度混合的,集成了研发、制造、检测服务还有共享办公等等,需要把各种元素在相对密集和集中的区域里面进行综合的集成,这样才有更好的人员交互和碰撞。比如一个做雷达的公司可以很快找到实验的场地,可以很快找到整车厂家来帮助他进行实验和调配,才可以最大效率发挥土地和人员的效率和功能。未来场地里面不仅仅是厂房,而是充满着创造和新兴人文气息的欣欣向荣城市的景象和景观。

第三点谈一下对交通方式的革命。目前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个人的认识,我们可能需要跨越一个重大的瓶颈,在智能共享或者无人驾驶车辆没有完全成熟,没有一步跨越到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技术的时候,如何处理混行的过程。我个人很重要的认识,我认为是基于定制的,基于微型灵活巴士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支撑既达到灵活调配的手段,又同时能够满足道路网上混行的需求。还有从城市规划专业人员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要在局部,在主要干道为无人共享进行专用道的设置。不管是做车的人,还是做无人驾驶技术的人,还是城市规划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样挖掘城市里面每一个居民在城市空间中活动的规律,和城市空间格局又怎么样进行有效的匹配,这个是首先在解决未来或者未来5—10年城市进行智慧共享车辆实验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城市交通体系在智能共享方式下,从老百姓苦不堪言挤公交车到以后的站台再不是一种非常枯燥的站台,而是有生活和周围居住环境进行有效衔接的空间格局,因为有了智慧共享汽车,可以很灵活的实现空间上组织,能够让它更加深入的纵深的调配和衔接。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仅仅有车和智能系统是不够的,城市的空间格局同样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希望城市每一条道路从这样的空间形态,要有专用的智能共享线路,这样的线路能够密布城市的空间网络,来形成这样的空间格局。每一种街巷可以通过这样的调整,形成有趣又方便,又舒适,大家整个出行体验会发生重要变革的方式。

总体来说,希望人、智能共享车辆和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能够有效或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构筑一种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希望带来人生活和人城市体验重要的调整和变化。

第四点变化深刻程度远远超过技术本身,甚至超越交通本身,最近我们业界大佬要承包北京一个区红绿灯,要把交通效率提高30%—40%,听到这个话以后,我估计长期做城市交通的人就只好无语呵呵一下,很简单一个交通道理,当成是交通流量趋近于交通负荷的时候,信号已经没有用了,信号再提升效率完全不可能,那个时候信号作用只能保证城市基本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交通管理交通信号灯术语叫做绿波,但是很多城市在做红波,把车分散在不同的路段上,保证整体车辆的平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把互联网新兴智能共享技术手段和城市运行规则进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希望城市在互联网经济下,城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首先它的热点不再是单一的热点,城市只是一个单中心,而一个城市要形成这样的空间结构,城市是分布式的,到处都有美好生活,城市阳光照耀到每个城市空间体系。建筑能够在各种各样基于互联共享支持下完成。生产、生活和生态,我们的湖泊,树木绿植和建筑要有紧密的衔接,道路空间重新塑造,甚至经常见的小的空间或者小的广场,在新的体系下,在解决了通过智能共享方式,解决了停车以后,我们希望每一个小的空间广场都能够体现出一种创新、互动和人之间的交流空间和环境。这样的话城市空间格局,在互联网或者智能共享平台下,有多种元素的整合,我们现在谈的是车的事情,但是更希望城市是无车的环境,因为在足够有共享经济或者工薪技术支撑下,可以把小汽车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理,进行相对有效的调配。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人员刚才简单谈了一下对智能共享问题的理解,接着刚才话题补充一下,一方面我们有更先进的智能共享技术在发生发展,但同时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和传统的交通规划格局,或者从业人员的状态,我认为也需要有一个大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一句话,两个字:交流,搞技术的人员和做规划的人员能够进行紧密的结合,还是举刚才例子,单纯用红绿灯解决不了城市的问题,但同时城市设计和规划人员也不能再用过去传统的甚至通过入户调研、采样调查方式获得数据,因为我们已经有新兴的数据,只有把过去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的交通调配,以三年为周期规划设计方式转化到基于大数据以一个小时或者一个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的协同和控制,才有可能达到刚才提到的相对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博士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