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热潮在国内兴起了很久,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除了初创公司,还包括BAT这样的大公司,还有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等等。行业的兴起,带动的自然是对人才的渴望。

美国作为全球人才的集中地,自动驾驶的两大领头羊:Waymo和特斯拉都是美国公司,美国也成为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挖角的重点区域,华人更是重点目标。

公司嘛,挖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特斯拉了,堪称中国自动驾驶行业黄埔军校,其次还有国内自动驾驶的早期玩家百度美国研究院。     

无论是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或者造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部门,都以拥有来自硅谷的人才,作为公司的“卖点”。这里的卖点,包括了吸引更多人才、吸引更多资本、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等等。

投资人看到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BP中,如果创始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是硅谷出身,在特斯拉或者百度工作过的,会格外的看重一些,当然了,感觉也是从最开始的眼前一亮,到现在的烂大街也就那样的演变过程。

另外,这样的人才,还可以作为公司的宣传点,甚至,有公司在招揽了这样的人才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往外宣传。但是,也有不少公司从硅谷挖回来的人才,其实是个金疙瘩,甚至是踩雷严重。

猎头也往往会根据雇主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往这些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包括初创公司和大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输送来自上述公司的人才。基本上,百度的人才被挖空了,特斯拉的人才流失严重,Waymo的人才却很少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等等,都说自动驾驶的领头羊是Waymo,为啥没有看到Waymo的影子,他们家不是刚刚推出了首个服务人类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么。咋不见挖Waymo的人呢?

是猎头接触不到Waymo的人?当然不是。即便挖不到外国人,中国人才是更好的选择呀!据了解,Waymo里面的华人技术不在少数,带头人也是有的,为啥就很少看到Waymo的人出来创业,或者是被挖角呢?

对所有人来说,跳槽与否,无非就是几个考虑:一、收入水平;二、发展前景;三、工作环境。更具体的说法,就是合适的职位、合适的平台和长远的激励。对于Waymo的人才来说,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01

收入水平

  

一般来说,对于技术大牛而言,收入构成分为工资性收入和期权收入。

就工资性收入来说,Waymo的待遇是很好的。因为Waymo的前身是谷歌X实验室的无人车项目,2016年谷歌架构调整后,独立与谷歌成为姐妹公司,隶属母公司Alphabet。

Alphabet(谷歌)作为世界上Top 5甚至Top 3的科技公司,有着源源不断的营收和利润,按照Alphabet最新的18年Q3财报,总营收337.40亿美元,净利润91.92亿美元。

这仅仅是一个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哦,支撑Waymo这样的长线项目当然不在话下,Waymo给技术人才的待遇也是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国内某大厂,开出了百万美金年薪的水平,Waymo的华人技术大咖都是不为所动。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一点,就是期权收入。Waymo在2016年独立了,独立的好处在于公司可以为员工做更为激进的期权激励,按照最新的期权激励方案,估值仅仅是跳楼价的“四五百亿”美金。

现在市面上Waymo的估值,摩根士丹利给的是1750亿美元的估值,最接近交易的是大众CEO Herbert Diess提议137亿美元收购10% Waymo股份,但被董事会否决。相信Waymo单独融资的时候,孙正义千亿美元规模的愿景基金会扑上去,就不知道Waymo给不给机会。

 

02

发展前景

 

Waymo里面的技术大牛,能被国内看上的,都是融资规模不小的公司初创公司,或者是大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岗位和薪资都是相对open的状态。

但是,为什么Waymo的人才还是不愿意呢?这里面就是发展的问题。

从技术上看,Waymo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头羊,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他们能给看上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现在的技术水平,离商业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虽然Waymo推出了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软件Waymo One,其实,还是小规模的商业化摸索阶段。Waymo的CEO John Krafcik也表示,在商业化的过程,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和服务细节需要完善。

对于在Waymo的人才来说,其实,并没有完整的经历自动驾驶从0开始,到真正商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整个行业都是没有的。但是,Waymo是最接近的一个。

与其到外面去尝试新的机会,即便是有机会做负责人,还是不如留在Waymo,完整经历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况且,外面的机会,初创公司基本是九死一生的格局。大公司的话,Waymo真正商业化了,更需要有这样完整经历的人才。

 

03

工作环境

 

这里面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是工作文化环境。

被看上的在Waymo工作的华人,都是读书时候的精英,然后到国外留学,并且在Waymo工作多年,这样的经历,让其更适应国外的工作文化环境。

虽然说,很多初创公司或者大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都是着硅谷的血缘关系,但是,其管理方法、公司文化,还是与国外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异,能不能很好的磨合,也是这些技术大牛需要考虑的。

被视为华人硅谷之光的陆奇,曾经以二号人物的身份加入百度,并且一手打造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但是,也仅仅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被迫离开了。陆奇这样级别的人才,在百度这样的职位,都难免会出现文化墙的问题,当然了,除了文化墙,陆奇的离职还有深刻的原因。

至于工作地,虽然有部分公司都在硅谷设立了办公室,但是,长期两地办公,实际上是无法真正融入一家公司的,尤其是高管,更是没有办法去融入核心圈层,偏居一隅的感觉会格外的强烈。

当然了,有着一方诸侯的心思,并且计划独立的就另当别论了。类似蔚来汽车刚离职的北美CEO,把NIO USA打造成独立王国,技术不与国内共享,甚至拿出造车的demo出去融资。这样的事情,在后面估计也很难发生了,国内公司也会做预防。

总得来说,就是Waymo现在的待遇、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都让这些华人技术大牛很舒服,所以,国内的公司就很难挖得动了,甚至华为、阿里L4负责人的职位,都很难打动Waymo的技术大牛。

至于为什么特斯拉人才流失严重,可能是因为特斯拉的待遇、平台都要比Waymo要差一些,技术路径双方也有区别。特斯拉的计算机视觉方案比Waymo的激光雷达方案,更为便宜和更利于量产上车。这对于国内的公司来说,很重要。

那么,是否Waymo就不会成为自动驾驶的“黄埔军校”呢?这个问题,时间会给出来,多久?三年不短,五年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