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彤:谢谢原总。
下面请复旦MBA,原中国电信上海高级工程师陈江山来给我们分享认知、信息、数据、算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大家掌声欢迎!
原中国电信上海高级工程师陈江山
陈江山:首先感谢亚太智能车联网吴总,感谢中国汽车纵横的司总给我机会介绍一下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和车联网智能网联车还是有点距离,但是也有关联,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认知与创新发展。
首先谈一谈认知与社会发生的变化。大家都知道,一夜醒来会发现小黄车改变了出行、微信改变了通信方式、阿里巴巴改变了消费方式,当然我们知道像国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谷歌、百度等等,现在又有很多新的运营模式,尤其向社会开放他们的人工智能资源。所以从总变化当中我们会发现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快,商业的服务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这意味着什么呢?认知远比埋头苦干更重要。这样一些改变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它是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极其深刻的变化,影响到原有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范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数据、算法正在成为创造价值的资源。所以面对未来实际上充满着不确定性。
但是,令人比较困惑的是什么呢?尽管我们以为非常科学的可以解读人类演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但是对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内在规律很难给出非常清晰的结论。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知道,金田一位普通大学生他所掌握的知识和工具应该远远超过数百年前的纽顿大师,但是面对未来的发展仍然很难从科学的角度和历史的经验中得到更加清晰的解读,所以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该是由于高新技术的指数性发展带来了颠覆与变革,以及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条件下,认知已经成为生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里列举了我们对这样一个认知的理解。我们的公司也好、业务也好,创新首先要关注它的持续性,它有没有未来。在今天介绍未来汽车发展中,我们已经感知到了有几种尚有差异的流派,实际上我们更关注谁可以走得更远。自有了数字化、物联网以后,认知没有那么简单了,认知它要通过信息去感知,信息要变成数据,数据要通过算法,最终由算法来实现认知的改变,甚至通过算法的演进来实现认知的改变。
认知在百度上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是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是指人人世外界事物的过程。但是如果站在生存发展的角度,我们会感觉到认知它是通过主观对客观变化之间的理解,有一个相互交互、相互适应的过程,并不是客观所有的东西都能反映到主观上,也并没有主观认知可以充分解读客观,它是交互过程。所以站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认知就是对谋求生存发展、谋求创新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解和认识。
理解认知的意义,也就是说发现认知、获得认知和改变认知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但是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社会发展与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只有依靠认知,才可以带来算法的演进、算法的颠覆、算法的变革和我们企业自身的自我演进。今天听到有几个产品和技术都谈到技术自身的演进,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向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获得认知能力、形成认知体系是创新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在这里感知一下、体验一下,我们对创新发展来寻求一种新的认知,假定我们把创新理解为是种子、是胚胎、是亟待出生的新生命,我们把发展理解为生命未来的持续性成长,这样实际上就建立了一个算法,建立了一个模型,也就是创新发展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
假定这样的假定是成立的,那么我们看一下它会带来哪些变化。第一,它会带来创新发展长台上的特征,也就是说发展的状态是一个标量,它将会和起点无关、与规模大小无关、与实力强弱无关、与演进路径无关,与所有东西都无关。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非常小的互联网创业团队,现在正在和很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它只和演进能力、学习能力有关。第二,创新发展的趋势,它永远会朝着成本的经济性、操作的便捷性、数据的流畅性和创新的有效性来发展。创新发展的价值永远将会和数字化、开放性、生态化相关联。
认知的改变会带来发展范式的变革,我们会感觉到身边创新的成本会比维系旧体系的成本更低,我们会感到在许多碎片化的应用场景中,传统的方法与经典理论几乎都是成立的,但是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在一个宏大的系统中,传统方法和经典理论都是非常困难的。第三个还可以感知到开放比封闭更重要,开放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封闭则是会日趋枯萎。创新的生态化发展,它将会比传统的线性、机械式发展更有效、更重要。
这样的特点还有更多,比如说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可能取得经济效益会比技术研发更加重要,为什么?我们要让我们的造血机制伴随技术研发同步成长,打造企业可持续的生命力会比投资赚钱更重要,活下去比谋取暴利更重要,因为只要活下去收益必定会增长。社会化合作比单打独斗更重要。开放式的生态化发展,寻求命运共同体发展,会比仅仅局限商业化发展更重要。这是过去两三周内我们了解到像科大讯飞、腾讯和百度都再次宣布了对社会开放他们的资源。
实际上这种变化它的理论基础在于,这两点结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在八十年代就发现的。
我们知道,面向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状态主要和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相关。
这个我们给了图形上的描述,两朵云当中应该是小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成长和演进路径是无关的,但是和它的生态经和演进能力密切相关。
最后第三部分谈谈关于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这次会议之前4月20号百度搜索一下,在这一天中完全是在中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知道未来20年汽车制造行业创新发展将会进入全盛的发展时期,由于汽车制造的复杂性和社会应用的广泛性,它会带动更多的社会化产品,所以面向未来的汽车制造创新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化的创新发展经济生态,会涉及到诸多领域交叉性的综合发展。
就像今天会议上感知到的,不论是L3、L4、L5,我们会发现在未来几十年中他们都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假定能和应用场景更好的结合,都会取得很好的商业收益。与应用场景关联的多样化,今天我们已经听到了,比如说智能化的汽车怎么和智能化的交通相结合。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目前长信发展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一是面对不确定性;二是找不到标准答案;三是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认知、不断总结。
对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都充满个性化,需要通过认知、分析、关注、确立目标基本的过程。
这样几个特点将会是小微型企业可持续性的几方面。我们引用了这个版图,所以必须要知道这几个层面发展是在哪个层面的定位。
最后作为体系化发展,大约会涉及到对企业认知能力的形成;对企业生存环境、生存资源的认知;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企业的体系化建设。面向未来需要对未来发展的趋势、环境以及指数性增长的系统化建设设计,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呢?我们是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在数据科学、认知科学和新科学的过程中来推动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希望也在汽车制造创新发展领域关注创新的发展,来为汽车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因为认知的重要性我们也正在开展K12教育领域的项目合作,我们了解到K12的教育将会从这几方面进行培养,培养孩子的未来。这是我们对K12的设想,具体有兴趣的可以会后进行交流。
我们在创新发展上,今年也发起了复旦校友开展的国际化创新发展论坛,同时我们也正在创办上海创量科技有限公司,希望以社会责任的方式来探索商业创新服务,寻求国际化先进生产要素和先进的高科技资源,通过社会化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这位是我们一起合作的创量科技的范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