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彤:谢谢陈工,陈工刚才讲的一句话我听着感触非常深刻,就是“活下去比暴利更加重要”,这句话描述了现在无人驾驶的现状比较贴切。

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高级合伙人陈立彤

无人驾驶是驾驶、开车,无人驾驶不可避免的会引发事故,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在Uber出现了一件事,无人驾驶引发了轩然大波。Uber这个事发生之后大家都非常关注,其实我们有人驾驶出的事比Uber无人驾驶出的事不知道多多少倍。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公安部2017年6月7号有一个新闻,说在2017年6月7号前三年就在我们中国人行道、斑马线发生的事故有1.4万起。大家可以想像,过斑马线非常明确的规则,车要让行人,恰恰这么明确的规则造成了1.4万起,死了3898起,也是非常可观了。还有一个数字,90%是因为车的原因。很不幸Uber进行道路测试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怎么发生的呢?当时驾驶员在看手机,当然后来事故调查说即使那个驾驶员不看手机也来不及,有人驾驶也来不及反应,是行人突然扛着自行车横穿路面,来不及反应,然后就把妇女撞死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车也发生了问题,这是特斯拉,车主死掉了,最后调查结果说是特斯拉无过错。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发生。比如说这是拉斯维加斯发生的小巴车,前一辆卡车准备倒车进入小路,但是小巴车原地不动,不够聪明,卡车打方向倒车,但小巴车不动,卡车司机全责,小巴车不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原来是在福特做亚太总监,这是老公家发生的事。

还有谷歌,谷歌为了避免道路上的沙袋,结果与一辆公交车相撞,沙袋非常小,正常人开过去就得了,但是无人驾驶认为不能够压过去,让车结果造成了事故。

所有的这一切发生了,肯定是要根据法律来判定是谁的过错。现在有一些法律在界定无人驾驶过错到底由谁来承担,其实有很多法律,比如说《道路交通发》可以理解。其次《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是认定无人驾驶肇事责任的认定,比如说无人驾驶涉及到导航问题、车本身问题、司机问题,可能承担责任的主体就不一样。另外大家也可能关注到了,我们国家部门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出来了,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都有了相应的规定。还有外国的法律。

所有的这一切到底由谁来承担责任?目前车辆方往往是首要责任方,谁先领牌照的这就是测试车辆方,谁就要负主要责任,其次是司机。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了,责任方、车辆方和司机之间他们应当怎样去分摊责任,比如说签订合同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要关注。

所有的这一切引发我们要做研究,我们现在在做无人驾驶项目,也是律师事务所当中做无人驾驶最前沿之一的,中国有中国的团队,全球有全球的团队,一起都在研发,如何控制无人驾驶肇事风险和减轻相应的责任,我们在做这样的课题,给客户提供。因为答案客户还没有解密,所以在这里不能给大家分享,非常遗憾。但是,我们不妨跟大家来说一说从哪些角度、从哪些路径来分析如何控制风险和减轻责任,我们的方法论是什么。

我们的方法论一方面要从法律分析,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谁是责任主体。同时还要从技术的角度去做分析,大家感到很新奇,律师和技术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无人驾驶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我们的团队当中有很多技术员,搞专利的,还有高级程序员,一起组成了这样一个团队,来分析怎么控制无人驾驶下面的法律责任。当然还要从人伦、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等众多角度来预测如何控制风险和减轻责任,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干货,因为时间原因,也因为为客户保密原因不能和大家分享,有机会我们再继续交流。

希望我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由于时间原因进入下面一个演讲人,是由安波福汽车互联与安全产品线总监倪志刚为大家分享V2X的发展及与自动驾驶的融合,有请倪总,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