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彤:下面邀请KUS集团智能网联副总裁陈明宗。

陈明宗: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机会报告法规驱使下的ADAS新方案。

KUS集团智能网联副总裁陈明宗

我今天大概分享的方向分为五个主题,会一一向各位进行说明。从行业法规、研发技术、产品规划及应用、生产能力、关于KUS集团。

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只要搜索无人驾驶可以搜寻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习,这也是代表无人驾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它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

从2013年9月份FCW、AEB正式成为IIHS降低保费参考标准以来,我们知道从2010年将它纳入了一些相关的标准。之后也慢慢纳入了ISO、GB标准等。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ITS在我们国家里面基本上是美国体系框架的发电板,考虑了经济法勒巨大差异、,大约会把它划分为八个服务区域、33个用户服务需求以及161个子用户的服务,这是目前国内所定义出来的ITS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根据33577法规的修订,还有一些制定,目前我们所有在智能驾驶部分比较关注的有这六个法规,分别是:GB/T7258、GB/T33577、JT/T1094、JT/T883、ISO15623、ISO17361。我们把方向制定的很清楚,把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作为整体融合的发展规划,也为了适应JT/ T883这部法规相关的要求。

这是我大概整理出来ISO与GB五标准相对应的汇总表,跟智能驾驶相关的约有15部法规,分别由ISO、GB相对应的标准。

个人总结我国法规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上升到国家的战略以及立法强制实施的高度,并纳入到新产品公告的范围范畴。

第二个我要分享的是国家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制定是比较缓慢的。结合中国国情进行验证及重新制定,与企业沟通比较小。对企业的沟通和引导个人感觉不够,有那么一点欠缺。再来就是国内仅有部分厂商拥有一些硬件在环境测试下,没有一个独立测试评价机构对国能生产、制造、销售组装安全产品,因此会建立比较完善的测试评价设施,积极开展产品认证、等级评价以及开发性测试评价服务工作。

KUS集团自2014年投入资源建立新能源产品开发以来,我们已经完成台湾技术团队以及ADAS技术产品的构建,我们先开发了单独的产品以及融合产品。

在单目摄像头部分,从原始的建模、路况,还有组合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工况,更完整的不断完善提升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特别因为这样组建了一支拥有将近200台运输车队的公司把全国从广东东莞开始辐射到最远到新疆乌鲁木齐,辐射区域长达约有15个省市,所有基本上中国国情的工况、路矿,山区、偏远地区有工况照片,目前为止标定超过3000万张,所有有效的工况和道路场景。

我们的毫米波雷达获得NSB全力技术支持,也获邀参与重庆中国区毫米波雷达中国团队的建设等等,我们拥有单板PCB及双板PCB的能力,这款雷达最大的优点是我们在113米可以单独使用雷达侦测到我们的行人。

全球雷达频谱分配的情况,全国对毫米波雷达频段使用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直到2015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无线电通讯大会上,车载雷达才获得了全球统一频率的划分。欧盟2005-2013年将24GHz作为车载毫米波雷达频谱,但是它与射电天文ISM波段重叠,79GHz受到了ETSI标准的监管。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是日本,它是全球目前单独使用60-61GHz频段的国家,它目前慢慢也转向76-77。

疲劳驾驶方面,我们根据人脸建模和面部识别,我们利用瞳孔变化进行算法和研究。在单目摄像头和疲劳驾驶部分,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我们非常乐于分享融合号的产品,目前我们也在市场上使用,好在未来这几个月我们会跟国内知名的企业合作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成前端市场标准化的导入产品。

在77GHz毫米波雷达融合单目类想头部分,我们有一支非常强大的融合团队,已经积累了24GHz毫米波雷达经验,我们从中学习了很多算法,以及在决策层、特征层、数据层等等才具了一些实物经验。

我们全球主要的合作伙伴,都是一些知名的芯片厂商,我们的KUS集团在全球有9个分公司,投资了13家企业,为了就是要服务更好的全球世界各地的客户。我们从模具制造、CNC、注塑、电子车间、橡塑车间等有非常好的整合能力。我们获得CNAS的认证,拥有1600平米CNAS环境检测区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车场对于安全等等相关的要求。

我们的产品历程,从1984年生产出全球第一只干簧管以来,一直到2018年获得了多个法律要求,所以我们能够把它做成最好。从2014年ADAS研究中心成立,到2018年完成了整体产品建立和相关的产品开发等等。

我们在7号展馆7021展位,欢迎业内前辈到我们的摊位来,我们非常愿意分享在ADAS产品和过往的经验,谢谢。